Something you might want to know about us.
Don't be hesitated to contact us if you have something to say.

Celebration (by Kool & The Gang)

| | 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

今天是 2010 年的最後一天,我想要分享一首相當熱鬧的單曲,那就是由 Kool & The Gang 所推出的 Celebration。之前我分享過 Kool & The Gang 的另外一首抒情佳作 – Cherish,那是他們於 1984 年所錄製的作品。時間往前推到 1980 年,Kool & The Gang 在他們的專輯 – The Celebrat! 中收錄了 Celebration ,這首令他們聲名大噪的代表作。Celebration 不但獲得 Billboard Hot 100 、R&B 與舞曲榜的三料冠軍,日後也被許多藝人所翻唱。除此之外,Celebration 更出現在許多電影/電視媒體或節慶當中,甚至連遊戲 Rayman Raving Rabbids 2 (台譯瘋狂雷曼兔2) 都將之收錄其中。我就用這首精采的作品來預祝所有樂友們能夠擁有愉快的假期,以及平安順遂的來年。

 

原始音樂錄影帶。

 

性感女神 Kylie Minogue 的版本。


Only the Lonely (by The Motels)

| | 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
|

The Motels 的團員早在 1971 年就開始一起組團參與演出,經過幾次團名的更換後才以 The Motels 當做團名。在多年的奮鬥後,The Motels 終於有機會獲得 Capitol Records 的唱片合約,但是在此時卻因為團員理念不同而告解散。後來女主唱 Martha Davis 與吉他手 Jeff Jourard 找來了新的團員,決定讓 The Motels 繼續發展下去,終於在 1979 年以 Capitol Records 的品牌發表了首張專輯。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 Only the Lonely,收錄在 The Motels 於 1982 年所推出的第三張專輯 – All Four One。雖然 All Four One 是 The Motels 第三張發表的專輯,但是其實這是另外一張難產專輯的重新製作與錄音,所以對 The Motels 來說是第四張專輯,因此稱為 All Four One。此外還有另外一說 The Four One 是代表當時的四位團員。單曲 Only the Lonely 最終獲得 Billboard Hot 100 #9 的成績,雖算不上突出,但是這首單曲卻為女主唱贏得了一座全美音樂獎 (American Music Awards) 的肯定。在 Only the Lonely 中,女主唱 Martha Davis 變化多端的音色,讓 Only the Lonely 成為一首極具特色的經典作品,也堪稱為 The Motels 的代表作。

 

原始音樂錄影帶在這裡

 


I Can’t Wait (by Nu Shooz)

| | 2010年12月27日 星期一
|

Nu Shooz 由夫妻 John Smith 與 Valerie Day 所組合,在 80 年代發行過一些電子舞曲風格的單曲。他們原先是屬於波特蘭 (Portland) 地區的藝人,因為單曲 I Can’t Wait 的成功而被 Altantic Records 所發掘,進而取得一紙合約。在 Atlantic Records 的要求之下,Nu Shooz 重新錄製了 I Can’t Wait,並作為他們進軍全美音樂市場的試金石。I Can’t Wait 不負眾望的奪下了 Billboard Hot 100 #3 的成績,並獲得舞曲榜的冠軍。除了在美國市場受到歡迎,在英國也有 #2 的成績,可說是相當成功的一次出擊。雖然後續的單曲 Point of No Return 也稱霸了舞曲榜,但是在其他榜單的成績並不似 I Can’t Wait 那樣出色。Nu Shooz 在 1988 年發行了新專輯 Told U So,但是單曲的表現依舊沒有起色,因而導致 Nu Shooz 於1992 年解散,留下了這首令歌迷懷念的作品。

 

原始音樂錄影帶。


It’s Christmas (by Modern Talking)

| | 2010年12月23日 星期四
|

去年的聖誕節歌曲,我不可免俗的分享了堪稱聖誕節的國歌 – Last Christmas,今年我則要分享一首不是那麼多人熟悉的作品 – It’s Christmas。說起 It’s Christmas 的演唱團體,可是當年大名鼎鼎的歐陸舞曲天團 Modern Talking,單曲收錄在他們於 1987 年所推出的第六張錄音室專輯 – In the Garden of Venus。跟 Modern Talking 初期作品的熱銷程度相較,In the Garden of Venus 的銷售與排行成績並不理想,專輯中唯一的單曲 In 100 Years… 只在家鄉德國獲得 #30 的排行成績,Modern Talking 並於同年拆夥解散。儘管如此,In the Garden of Venus 中的單曲 It’s Christmas,依舊維持著 Modern Talking 一貫輕快動人的旋律,讓聖誕節不再僅是像 Last Christmas 般的令人感傷,也可以是很愉快並充滿希望的。希望各位樂友們,在聽了 It’s Christmas 之後都能夠度過一個愉快的聖誕節。

 


Buffalo Stance (by Neneh Cherry)

| | 2010年12月21日 星期二
|

在來自瑞典的藝人當中,ABBA 與 Roxette 可說是當中最具知名度的代表性人物。而今天要分享的 Buffalo Stance,則來自於另外一個瑞典藉的藝人,她就是 Neneh Cherry。Neneh Cherry 除了從事演唱之外,也從事歌曲的創作,此外也偶而客串 DJ 與電台主持人。在 Neneh Cherry 與第二任丈夫 Cameron McVey 兩人的通力合作下,Neneh Cherry 於 1989 年發行首張個人專輯 Raw Like Sushi,首支單曲就是今天的主角 Buffalo Stance。Buffalo 指的是當時由一群包含攝影師與模特兒等各種專業人士所組成的團體,而 Buffalo Stance 就是形容擺出像模特兒拍時尚雜誌封面的姿勢。Buffalo Stance 除了在英美兩地獲得 #3 的成績,同時稱霸美國舞曲榜,此外在世界各國的排行榜也都擁有佳績。Buffalo Stance 因而順利成為 Neneh Cherry 個人演唱生涯的經典代表作。

原始音樂錄影帶在這裡。


Toy Soldiers (by Martika)

| | 2010年12月19日 星期日
|

Martika 是一位歌手,同時也是一位演員。她在 1988 年推出首張同名專輯,擁有不錯的銷售成績。專輯中的首支單曲,正是我今天要跟各位樂友分享的 Toy Soldiers。這首 Billboard Hot 100 的冠軍單曲,不但讓 Martika 在美國順利嶄露頭角,同時也在世界各地發光。不過 Martika 的演唱事業並沒有維繫多久,後來發行的單曲成績逐漸下降。於 1991 年所發行的第二張專輯 Martika’s Kitchen 內更只有一首單曲進入 Billboard Hot 100 Top 10 之中,Toy Soldiers 因而成為 Martika 唯一的代表作。這首由 Martika 親自參與創作的單曲,在發行當時是以描述女子在面對不合適的另一半時的心情與應有的作為為訴求。但是在多年後,Martika 親口證實其實她當時是因為看到自己好友沈溺於藥品才有感而發,希望自己的好友能夠勇敢的斷絕使用這些藥品。感情也好、藥品也好,其實兩者之間確實有那麼些相似之處,它們都會讓人上癮,而一旦有了錯誤的決定,往往帶來的卻是更多的傷害。該放手?知道的人很多,但是能夠做到的人卻是少之又少。

 

原始音樂錄影帶在這裡。

 


This Time I Know It’s for Real (by Donna Summer)

| | 2010年12月17日 星期五
|

江湖上人稱迪斯可女王 (The Queen of Disco) 的 Donna Summer,從小就在教堂傳唱福音。就在一次獨自演唱的場合中,Donna Summer 聽到上帝告訴她要好好利用她的聲音,並成為一位巨星。因此 Donnaa Summer 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跟親友組團從事演出,甚至日後休學而全心投入在音樂當中。然而 Donna Summer 從小就因為長相與聲音 (?) 而受到身邊親人的嘲笑,所以造成她與親人間的疏離,並在休學後離鄉背井前往外地發展。Donna Summer 後來在德國待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並獲得一紙唱片合約,於 1974 年推出首張個人專輯 – Lady of the Night。Lady of the Night 讓 Donna Summer 一炮而紅,但是專輯並沒有在美國發行,對歌手來說總是一件很大的遺憾。因此 Donna Summer 努力將第二張專輯 Love to Love You Baby 送到美國市場,同名單曲順利獲得 Billboard Hot 100 與 R&B 檔的亞軍,在舞曲榜方面則是勇奪冠軍。之後 Donna Summer 一連締造了無數的冠軍單曲 (Billboard Hot 100 與舞曲榜),因而獲得迪斯可女王的稱號。雖然 Donna Summer 在排行榜與各項音樂獎項屢獲佳績,但是從 80 年代開始 Donna Summer 與合作夥伴之間的關係卻是日益緊張。這樣的關係也連帶影響到了 Donna Summer 在音樂上的表現,這段時間雖然依舊偶有佳作,但是已經無法與輝煌的 70 年代相提並論。而今天我要分享的 This Time I Know It’s for Real,收錄在 Donna Summer 於 1989 年所發表的專輯 Another Place and Time,是她轉換到新東家 Atlantic 的首張作品。This Time I Know It’s for Real 擁有不錯的成績 (Billboard Hot 100 #7 與舞曲榜 #5),讓 Donna Summer 沉寂以久的演唱生涯看似有了重新開始的契機。然而因為時空背景與市場的變化,Donna Summer 從新出發最終並沒有獲得成功,而 This Time I Know It’s for Real 就成了 Donna Summer 迄今最後一首 Billboard Hot 100 Top 10 的單曲了。

 

原始音樂錄影帶。


Sweet Freedom (by Michael McDonald)

| | 2010年12月15日 星期三
|

以大鬍子造型闖蕩歌壇的藝人,除了兩位 Kenny (Kenny Rogers 與 Kenny Loggins) 外,還有一位是 Michael McDonald。Michael McDonald 從 1971 年出道,初期參與 Steely Dan 和 The Doobie Brothers 的演出,並在 The Doobie Brothers 時期交出亮眼的成績。期間不但擁有一連串的排行單曲,更獲得四次葛萊美獎的肯定。Michael McDonald 於 1982 年開始推出自己的作品,首支單曲正是今天要分享給各位樂友的 I Keep Forgettin’ (Every Time You’re Near)。這首單曲獲得 Billboard Hot 100 #4 的成績,讓 Michael McDonald 有了一個不錯的開始。很可惜的是 Michael McDonald 之後單曲的成績並不算突出,只有他在 1986 年所推出的單曲 Sweet Freedom 再次進入 Billboard Hot 100 的 Top 10 之內 (成績為 #7)。除了推出自己的作品,Michael McDonald 也從事歌曲的創作並與其他藝人合作,其中他與 James Ingram 所合作的單曲 Yah Mo B There 更為他奪得第五座葛萊美獎。而我之前分享過的 On My Own,則是他與 Patti LaBelle 合作之下另外一個令人激賞的作品。

 

原始音樂錄影帶在這裡。

 


No One Is To Blame (by Howard Jones)

| | 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
|

Howard Jones 是屬於新浪潮時代的英國藝人,以合成樂器的風格為主。在他的前兩張錄音室專輯 Human’s Lab (1984 年) 與 Dream into Action (1985 年) 中,一共產生了許多首的排行單曲,真可謂是風光一時。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這首作品 No One Is To Blame 原先收錄在專輯 Dream into Action 中,但是並沒有發行為單曲。後來 Howard Jones 為了讓這首單曲更具親和力,因此找來 Phil Collins 進行重行製作的工作。Phil Collins 不只要求 Howard Jones 重新錄音,還很夠義氣的相助了他最擅長的鼓樂並擔任合音。在兩個人的合作之下,No One Is To Blame 於 1986 年發行成為單曲,在 Billboard Hot 100 達到 #4 的成績,是 Howard Jones 在美國成績最好的單曲。不過命運作弄的是這首單曲在家鄉英國的排行成績反而比不上之前一連串的單曲,僅獲得 #16 的成績。而之後 Howard Jones 的作品更漸漸地消失在排行榜上,令人感到惋惜。雖然這樣的情況絕不是因為 No One Is To Blame 才造成的,但是時間上的巧合總令人不禁聯想到是否是因為 No One Is To Blame 把 Howard Jones 的好運用光了才導致日後的情況。

 

經過 Phil Collion 改造過的版本。

 

現場演唱的版本。


Never Gonna Let You Go (by Sérgio Mendes)

| | 2010年12月11日 星期六
|

Sérgio Mendes 是一位巴西藉的資深藝人,從 1961 年出道至今已經邁入第 50 個年頭。他早期參與了Brasil ‘66 這個樂團組合,在 60 年代中後期擁有不少成人榜的排行單曲。而其中於 1968 年所翻唱的 The Look of Love 更獲得 Billboard Hot 100 #4 的成績,之後連續幾首單曲也都有不錯的排行成績,順利讓 Brasil ‘66 與 Sérgio Mendes 的知名度更上一層樓。他在 1983 年正式推出同名專輯,而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 Never Gonna Let You Go 正是收錄在這張專輯當中。Never Gonna Let You Go 由男女歌手 Joe Pizzulo 與 Leza Miller 共同演唱,是專輯中唯一的一首情歌。據 Sérgio Mendes 自己表示,在專輯中加入這首歌曲純粹是為了平衡一下整張專輯的節奏。沒想到這樣的插曲,卻成了專輯中排行成績最好的單曲,最終獲得 Billboard Hot 100 #4 與成人榜冠軍的佳績。

 

 

現場演唱的版本。


Somebody’s Watching Me (by Rockwell)

| | 2010年12月9日 星期四
|

對於第一次聽到 Somebody’s Watching Me 的朋友來說,可能會以為這是流行樂天王 Michael Jackson 的作品。嚴格來說,這首作品確實跟 Michael Jackson 有關,不過真正的主唱卻是另外一位藝人,而他的名字叫做 Rockwell。這位大家可能不是那麼熟悉的藝人其實來頭並不小,是當時 Motown CEO Berry Gordy Jr. 的兒子。雖然貴為 CEO 之子,但是 Rockwell 隱姓埋名並靠著自己的努力而獲得 Motown 的一紙合約。Rockwell 的首張專輯 Somebody’s Watching Me 於 1984 年發行,專輯中有許多作品來自於 Rockwell 自己的創作 (包含同名單曲),而同名單曲更獲得同門師兄 Michael Jackson 與 Jermaine Jackson 的跨刀相助。雖然礙於經費的關係,Somebody’s Watching Me 的音樂錄影帶顯得有些粗造,不過單曲依舊獲得 Billborad Hot 100 的亞軍以及 R&B 榜的冠軍,甚至在英國也有第六名的成績。盡管 Somebody’s Watching Me 讓 Rockwell 有了很好的開始,但是 Rockwell 後來的作品並沒有辦法持續製造佳績,讓 Rockwell 僅留下這首膾炙人口的作品。Rockwell 當年不依靠父親的關係闖蕩樂壇固然充滿志氣,但是如果他當年做出了完全不同的決定,或許今日也會有完全不同的結果吧。

 

原始音樂錄影帶。

 

DJ BoBo 的 Somebody Dance With Me


If It Isn’t Love (by New Edition)

| | 2010年12月7日 星期二
|

之前我分享過年輕男子偶像團體 New Kids on the Block 的作品,不過真要提到 80 年代年輕男子偶像團體,New Kids on the Block 還得稱 New Edition 一聲前輩,甚至說 New Edtion 是此一風潮的創始者也不為過。New Edition 在 70 年代末期成立於波士頓,成員共有五名,其中包含 Bobby Brown。當 Bobby Brown 於 1985 年被逐出 New Edition 後,New Edition 就以四人的組合繼續演出,直到灌製 1988 年所推出的專輯 Heart Break 才找來了 Johnny Gill 加以助拳。專輯中的首支單曲就是我今天要跟各位樂友們分享的 If It Isn’t Love,單曲描述的是一位男生在認識新歡之後,才發現自己對於舊愛的情感遠比自己所想的還多,而且這樣的情感並沒有隨著兩人的分手而消逝。If It Isn’t Love 擁有 Billborad Hot 100 #7 的成績,順利讓 New Edition 重回睽違多年的 Top 10 陣營。

 

原始音樂錄影帶。


How About Us (by Champaign)

| | 2010年12月5日 星期日
|

Champaign,跟酒沒有關係,而是一個活耀在 80 年代初期的 R&B 樂團,取名為 Champaign 是因為那是他們故鄉的名字。在他們短暫的演出生涯當中,最為著名的單曲是他們的首支單曲,也就是今天的主角 – How About Us。這首單曲除了獲得成人榜的冠軍,在英國也有 #5 的成績,算是一個不錯的開始。只可惜 Champaign 後繼無力,使得這首單曲成了他們唯一令人懷念的作品。這首單曲日後也獲得多位藝人的翻唱,包含 Grayson Hugh、Betty Wright,以及大帥哥 Johnny Logan。

 

原唱 Champaign 的版本。

 

Johnny Logan 於 1991 年所推出的版本。


He Ain’t Heavy, He’s My Brother (by Bill Medley)

| | 2010年12月3日 星期五
|

之前我分享過由 Bill Medley 與 Jennifer Warnes 所合唱的電影主題曲 (I’ve Had) The Time of My Life,今天要分享的是由 Bill Medley 自己獨挑大樑的作品 – He Ain’t Heavy, He’s My Brother。He Ain’t Heavy, He’s My Brother 有許多藝人曾經演唱過,最早發行的版本則來自於 The Hollies 這個團體,時間是 1969 年。隔年 (1970 年) Neil Diamond 也在發行的個人專輯 Tap Root Manuscript 中收錄這首單曲,不過根據資料顯示 Neil Diamond 錄音的時間比 The Hollies 還早。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版本,則是 Bill Medley 在 1988 年為電影 Rambo III (台譯第一滴血第三集) 所演唱的片尾曲。電影中沈重的情節,再加上 Bill Medley 沙啞的嗓音,讓這首單曲顯得格外的滄桑與動人。

 

原始音樂錄影帶。

 

The Hollies 是最早發行的版本。


So Much in Love (by Timothy B. Schmit)

| | 2010年12月1日 星期三
|

Timothy B. Schmit 出道至今已經超過 40 個年頭,他從 15 歲就開始組團參與演出。雖然他出道這麼久,但是他的名字對於許多樂迷來說卻不是那麼熟悉,甚至對他的作品也是所之甚少。在 Timothy B. Schmit 漫長的演出生涯中,早期主要參與 Poco 這個老牌樂團,後來則加入了經典樂團 The Eagles,至今仍舊是 The Eagles 的團員之一。在 The Eagles 解散的 80 年代時期,Timothy B. Schmit 開始單飛的日子。雖然說是單飛,但是 Timothy B. Schmit 還是以跟其他藝人合作為主,合作的對象包含 Bob Seger、Boz Scaggs、Crosby, Stills and Nash等,當然老團員也與他維持著合作的關係。因此雖然他單飛的日子不算短,但是掛名的作品並不算多,至今只有五張專輯。而今天要介紹的單曲 So Much in Love 是他在 1982 年為電影 Fast Times at Ridgemont High (台譯開放的美國學府) 而翻唱的作品。So Much in Love 原為 The Tymes 在 1963 年所推出的單曲,翻唱的藝人除了 Timothy B. Schmit 外,比較近期的藝人則為 All-4-One (1993年)。不管是哪個年代的版本,不變的是那美妙的人聲合音,讓這首單曲至今依舊深受樂迷的喜愛。

 

 

原唱 The Tymes 的版本。

 

All-4-One 的版本,人聲合唱不需外求,找自己的團員就足夠了。


Something About You (by Level 42)

| | 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

Level 42 在 70 年代末期成立於英國,曲風包含新浪潮與爵士放客 (Jazz Funk)。Level 42 的靈魂人物為主唱兼貝斯手 Mark King,而 Mark King 同時也是 Level 42 作品的主要創作人。他們從整個 80 年代到 90 年代初期一共締造了許多排行單曲 (英國),其中部分單曲也揚名於大西洋的另一端 - 美國。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這首單曲,是 Level 42 於 1985 年所推出的 Something About You,除了在英國獲得第六名的排行成績外,隔年 (1996年) 在美國發行時也獲得了 Billboard Hot 100 #7 的成績,是他們在美國成績最好的一首單曲。除了在英美兩地告捷,這首單曲在其他地區也獲得不錯的排行成績,讓 Level 42 在 80 年代中後期開始擁有範圍更為廣大的樂迷,成為全球性的藝人。之後包含 Lessons in Love、Running in the Famliy 在內的幾首單曲,持續在世界各地發威。最後就請各位樂友們一起來欣賞由 Mark King 自己參與創作並演出的 Something About You。

 

 

已成中年大叔的 Level 42 現場演出。


Believe It or Not (by Joey Scarbury)

| | 2010年11月27日 星期六
|

之前我分享過很多電影的音樂,而今天我要跟各位樂友們分享的這首單曲雖然也跟影片有所關係,但是卻是電視影集 The Greatest American Hero 的主題曲。The Greatest American Hero 於 1981 年在電視頻道 ABC 開始播放,一直到 1983 年結束播放。電影劇集的主題曲 Believe It or Not 交由 Joey Scarbury 所演唱,讓當時歌唱事業並不順遂的 Joey Scarbury 抓到機會,Believe It or Not 順利成為 Joey Scarbury 個人演唱事業的代表之作。很可惜的是之後 Joey Scarbury 自己的作品依舊欠缺市場性,反倒是他替其他藝人所創作的單曲擁有不錯的排行成績,可算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而這 Billboard Hot 100 的亞軍單曲,則替 Joey Scarbury 的演唱事業做了唯一的註解。

現場演唱的版本。


Seven Tears (by Goombay Dance Band)

| | 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

Goombay Dance Band 是一個在 70 年代末期成立的德國樂團,曲風包含 Disco 與 Europop。他們在 80 年代中期前推出過不少單曲,在歐洲與南非相當受到歡迎,其中光單曲 Sun of Jamaica 就賣了一千一百萬張。雖然單曲 Sun of Jamaica 銷售量驚人,但是在排行榜的表現並不好,反倒是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單曲 Seven Tears 順利攻佔英國單曲排行榜的冠軍寶座長達三週之久。也因為這樣,Goombay Dance Band 成為史上第二個攻佔英國排行榜冠軍的德國藝人。不管你之前是否曾經聽過 Seven Tears,Seven Tear 輕快的樂風一定會讓你感到輕鬆自在,心情舒暢。

原始音樂錄影帶。


現場演唱的版本。


Amanda (by Boston)

| | 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

Boston 這個老牌搖滾樂團,其靈魂人物 Tom Scholz 從大學時代就開始從事音樂的創作,並對音樂的創作方式相當堅持。這樣的堅持,也讓 Boston 在 1976 年所推出的首張同名專輯就獲得很好的成績,並順利攻占各國排行榜。Boston 出道至今總共只出過五張錄音室專輯,算是相當少產的樂團。而今天要跟各位所分享的這首單曲 – Amanda,收錄在 Boston 於 1986 年所推出的第三張專輯 – Third Stage,距離上一張專輯的發行隔了有 8 年之久。兩張專輯相隔這麼久的原因,一方面是 Tom Scholz 自己的錄音室災難頻頻,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與老東家 Epic Records 的合約問題。這張專輯由新東家 MCA Records 所發行,而且在這張專輯中 Boston 也做了許多新的嘗試。其中包含 Amanda 這首單曲的音樂風格,對 Boston 來說也是全新的嘗試。只是 Tom Scholz 終究還是有所堅持,那就是在音樂錄影帶盛行的當時,Amanda 這首單曲並沒有拍攝音樂錄影帶。儘管如此,Amanda 還是順利成為 Boston 至今唯一一首 Billboard Hot 100 的冠軍單曲,即使過了多年依舊令人回味無窮。


The Way It Is (by Bruce Hornsby and the Range)

| | 2010年11月21日 星期日
|

Bruce Hornsby,集歌手、音樂創作、鋼琴/手風琴演奏家等多重身份於一身,自 1984 年出道以來陸陸續續與許多團體合作演出。他在 1984 年到 1991 年之間與幾位樂手合組了 Bruce Hornsby and the Range 這個樂團,除了從事表演外也推出過數張專輯。其中首張專輯 – The Way It Is,擁有多首排行單曲,其中包含獲得 Billboard Hot 100 冠軍的同名單曲。單曲 The Way It Is 由 Bruce Hornsby 與其兄弟 John Hornsby 一起創作,音樂部分由 Bruce Hornsby 所演奏的鋼琴為主。相較於其他以鋼琴為主的單曲多為抒情風格,The Way It Is 節奏明快的曲風算是相對少見的作品。The Way It Is 歌詞內容包含美國的社會福利、種族隔離政策與人權問題的陳述,是一首內容嚴肅的創作。儘管內容沉重,明快且平易近人的音樂節奏依舊讓這首單曲獲得了 Billboard Hot 100 的冠軍。而 Bruce Hornsby and the Range 更因為這首單曲的優異表現而獲得了葛萊美獎最佳新進藝人獎項的肯定。這首極具特色的單曲不但獲得許多媒體的引用,在網路上也有許多人將自己的演出 (尤其是鋼琴演奏的部分) 錄製下來並分享給其他網友。

 

現場演唱。

 

樂迷 cover 的版本。


Physical (by Olivia Newton John)

| | 2010年11月19日 星期五
|

Olivia Newton John 是一位相當成功的演歌雙棲藝人,她的歌唱事業至今一共獲得 4 座葛萊美獎的肯定,曲風包含流行、成人與鄉村樂。她在 70 年代發表了數張叫好又叫座的專輯,甚至在 1973 年獲得葛萊美最佳鄉村女藝人的頭銜。然而因為 Olivia Newton John 出生在英國,並不是美國的血統,也因此引起了音樂界的一陣爭議,因為不少人認為鄉村樂是專屬於美國人的音樂。然而形式比人強,業界與其他藝人最終還是接受了這個事實, Olivia Newton John 唱的就是鄉村歌曲。70 年代到 80 年代初期,可說是 Olivia Newton John 演唱事業的顛峰時期,期間一共有 5 首 Billboard Hot 100 的冠軍單曲。今天要跟各位樂友分享的就是收錄在她於 1981 所推出的專輯 Physical 中的同名單曲,這首單曲是她的第五首冠軍單曲,總共佔據冠軍寶座長達 10 周之久,是 80 年代最為成功的單曲之一。而充滿猛男肌肉的音樂錄影帶則為她贏得了久違的葛萊美獎,絕對是一首不可錯過的作品。

原始錄影帶在這裡。


Soldier of Love (by Donny Osmond)

| | 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
|

Donny Osmond 來自於 Osmond 家族,年輕的時候曾經加入 Osmond Brothers 這個家族樂團。多年輕呢?Donny Osmond 在 5 歲的時候就開始演唱了。靠著俊美的外型與甜美的歌聲,Donny Osmond 在單飛之後順利成為年輕偶像,並締造了許多的排行單曲。但是人不會永遠年輕,所以 Donny Osmond 在 80 年代開始嘗試轉變,嘗試與不同的藝人合作。直到 1989 年 Donny Osmond 以匿名的方式推出單曲 Soldier of Love,最終獲得 Billboard Hot 100 #2 的佳績,讓他順利以新的形象進入流行市場。

 


Heaven (by Warrant)

| | 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一
|

Heaven,有許多單曲都以它為名,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可能是由 Bryan Adams 在 1985 年所推出的冠軍單曲。而我今天要介紹的這首單曲,跟 Bryan Adams 的版本沒有任何關係,而是由 Hair Metal 樂團 Warrant 於 1989 年所推出,並收錄在他們的首張專輯 – Dirty Rotten Filthy Stinking Rich。Heaven 這首 Power Ballad 描述的是一段不被祝福的戀情,因為男主角沒有顯赫的背景,因而無法獲得心儀女生的親友認同。男主角只能透過歌曲表達出對女主角的愛意,並對女主角進行信心喊話。這首單曲最終獲得 Billboard Hot 100 #2 的成績,也是 Warrant 排行成績最好的一首單曲。音樂錄影帶當中找來了女模特兒 Tracy Allan 助陣,雖然出現的鏡頭不多,但是也讓充滿陽剛味的影片有了一絲的情緒轉換。而隨著 Hair Metal 在 90 年代初期的沒落,Warrant 的作品在市場上也漸漸失去了能見度。

原始音樂錄影帶在這裡




Hands to Heaven (by Breathe)

| | 2010年11月13日 星期六
|

Breathe,一個由五位從小就認識的男生所組成的英國團體,但是在組成後不久很快得只剩下四位團員。他們在 1987 年推出首張專輯 – All the Jazz,擁有不錯的成績。儘管成績不錯,但是在 1988 年又離開一位團員,所以變成了三人團體,之後一直維持到樂團的解散。其實他們的解散也是不久之後的事情,因為他們在 1990 年所推出的第二張專輯 – Peace of Mind 成績並不理想,因此後來無法獲得唱片公司的合約而被迫解散。在 All the Jazz 這張專輯中,Breathe 一共推出了五首單曲,其中三首擁有 Billboard Hot 100 #10 的成績,分別為 Hands to Heaven (#2)、 How Can I Fall? (#3) 與 Don’t Tell Me Lies (#10),算是一張相當長壽的專輯。雖然他們在美國的成績不惡,在老家英國的成績反倒不怎麼樣,僅有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 Hands to Heaven 打入排行榜的 #4。

原始音樂錄影帶在這裡


Eye in the Sky (by Alan Parsons Project)

| |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
|

Alan Parsons Project 的主要靈魂人物之一 Alan Parsons,在籌組 Alan Parsons Project 之前擔任過許多大牌藝人的錄音助理工程師,包含 The Beatles 的 Abbey Road 與 Let It Be 這兩張經典專輯。在與大牌藝人的合作過程中,Alan Parsons 發覺自己的許多想法受到限制,也因此激起他想要完全自主的衝動。就在遇到 Eric Woolfson 之後,Alan Parsons 把合作的想法告訴了 Eric Woolfson, Alan Parsons Project 於焉成形。Alan Parsons Project 從 70 年代中期一直延續到 1990 年,期間與無數的樂手合作過,唯一不變的成員就是 Alan Parsons 與 Eric Woolfson。他們在 1982 年推出 Eye in the Sky 這張專輯,專輯中的同名單曲擁有 Billboard Hot 100 #3 的成績,是他們在美國排行成績最好的一首單曲。這首單曲的靈感來自於小說 Ninetten Eighty-Four 裡面的 Big Brother,討論到政府因為無限制的監視人民而侵犯了人民的隱私權。單曲的節奏雖然很悠揚,但是可別因此而忽略了其背後所討論的議題啊。這首單曲在演出前通常會有另外一段前奏,這段前奏有自己的名稱,那就是 Sirius。但是因為兩者旋律相似,再加上轉合的很順暢,所以樂迷們很容易忽略其實這是兩首單曲。電台播放的版本,因為時間限制,當然通常也就沒有 Sirius 的存在了。

現場演出的版本,前半段的演奏就是 Sirius。


Trouble (by Lindsey Buckingham)

| | 2010年11月9日 星期二
|

聽到 Trouble 主唱 Lindsey Buckingham 的聲音,令人感受到相當熟悉的感覺。沒錯,Lindsey Buckingham 就是 Fleetwood Mac 的樂手兼主唱之一。Lindsey Buckingham 演奏的樂器包含吉他、貝斯、鍵盤與鼓,而且 Lindsey Buckingham 也從事歌曲的創作與製作,可說是一位全方位的藝人。在加入 Fleetwood Mac 之前, Lindsey 就與日後 Fleetwood Mac 另外一位重要人物女主唱 Stevie Nicks 共同發表了一張專輯,而且也是 Lindsey Buckingham 將 Stevie Nicks 一併帶入 Fleetwood Mac 的演出行列。就像許多 Fleetwood Mac 成員喜歡搞自己的事業一樣,Lindsey Buckingham 前前後後發行了五張的個人專輯,對音樂的熱情與活力可見一斑。Trouble 這首單曲收錄在 Lindsey Buckingham 於 1981 年所推出的首張個人專輯 – Law and Order,是一首 Billboard Hot 100 #9 的排行單曲。雖然在音樂錄影帶當中有許多樂手一同參與演出,但是據說單曲中鼓聲的部份只是重複播放的錄製片段,而片段的長度是 4 秒鐘。在這些樂手中,左前方的第一位黑衣人,正是 Fleetwood Mac 的靈魂人物 Mick Fleetwood。兩人不僅在 Fleetwood Mac 時間有合作關係,在 Fleetwood Mac 單飛不解散的期間兩人也維持著一定的合作關係。也就是這樣不可分割的合作關係,讓日後 Fleetwood Mac 有了重新復合的契機。

 

原始音樂錄影帶。

 

呈現完全不同感受的現場演唱。

延伸閱讀:


We Can’t Go Wrong (by The Cover Girls)

| | 2010年11月7日 星期日
|

The Cover Girls 活耀於 80 年代後期到 90 年代初期,屬於 Dance Pop 的曲風。The Cover Girls 團員來來去去,不過人數都維持在 3 人,因此算是一個三人的女子團體。她們著名的單曲包含節奏強烈的 Show Me 與 My Heart Skips a Beat,以及節奏較為柔和的 We Can’t Go Wrong 與 Wishing on a Star。單曲 We Can’t Go Wrong 收錄在 The Cover Girls 於 1989 年所推出的第二張專輯 – We Can’t Go Wrong,是一首抒情單曲,因此也是他們少數排行單曲中沒有進入舞曲榜的異數。這首擁有 Billboard Hot 100 #8 成績的單曲,在後面的合唱部分找來了一群小朋友助陣,只是為什麼所有人的眼睛都要往上飄呢?

 

原始音樂錄影帶。


Holding Back the Years (by Simply Red)

| | 2010年11月5日 星期五
|

老牌英國樂團 Simply Red,走的是靈魂樂的曲風,結合了英式流行樂與美式靈魂樂的風格。少見的曲風,再加上主唱 Mick Hucknall 獨特且音域廣泛的嗓音,讓 Simply Red 的音樂具有相當高的識別度。Simply Red 在 1985 年推出首張專輯 – Picture Book 時擁有不錯的成績,收錄於其中的 Holding Back the Years 並獲得 Billboard Hot 100 冠軍與英國排行榜亞軍的成績。這首由主唱 Mick Hucknall 自己創作的單曲,是有感於自己從小母親就離家的個人情感抒發。但是歌詞與音樂的創作,中間相差了數年之久。而且這首單曲一開始是由 Mick Hucknall 所組的另外一個團體 Frantic Elevators 所推出,但是成績並不理想。Simply Red 組成之後,Holding Back the Years 被改編成靈魂樂的曲風,即便如此,Holding Back the Years 在 1985 年於英國推出時,排行成績依舊並不理想。一直到了 1986 年,Simply Red 重新發行 Holding Back the Years,才讓這首單曲獲得包含英美在內的世界各國樂迷的注意。因此 Holding Back the Years 可以說是一首命運多舛的單曲,而多虧了 Mick Hucknall 不放棄的精神,才讓我們得以享受到這首動人的音樂。Simply Red 在 2005 年所推出的專輯 – Simplified 中,收錄了不插電的版本,讓人感受到更為原始的感動。

原始音樂錄影帶。

2005 年所推出的不插電版本。


Shakedown (by Bob Seger)

| | 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
|

Bob Seger 出身於汽車之城 Detroit,早期與一些樂手組了一個地區性的樂團共同演出。到了 70 年代中期,Bob Seger 與新的音樂夥伴合組了 Beb Seger & The Silver Bullet Band,Live Bullet 與 Night Moves 兩張專輯讓 Bob Seger 開始站上全美的流行音樂市場,並在往後約 10 年的時光中創造了許多的排行單曲。Bob Seger 出身於汽車之城,音樂上也跟藍領階層有所關係,也算是為廣大的鄉親所發聲。Bob Seger 除了從事演唱外,也參與歌曲的創作,由 Kenny Rogers 與 Sheena Easton 所合唱的抒情歌曲 We’ve Got Tonight 正是來自於 Bob Seger 的作品。除了 We’ve Got Tonight,今天要介紹的單曲 Shakedown 則是由他與 Harold Faltermeyer、Keith Forsey 共用為電影 Beverly Hills Cop II (台譯比佛利山超級警探2:轟天雷) 所創作,並由他本人親自演唱。Shakedown 是  Bob Seger 第一首也是唯一一首 Billboard Hot 100 的冠軍單曲,並且獲得葛萊美獎的提名。不過這首單曲後來在葛萊美獎上敗給了我之前分享過的 (I've Had) The Time of My Life,著實令人感到可惜。

 

原始音樂錄影帶。


Sexual Healing (by Marvin Gaye)

| | 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

Marvin Gaye 這樣的一位傳奇歌手,一生演唱過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他從 50 年代末期開始參與演出,並於 1961 年發表首支單曲,在整個 60、70 年代擁有無數排行單曲。不過他在 70 年代末期出現了一陣的空窗期,一直到了離開黑人音樂大本營 Motown 後,1982 年在 Columbia 發表的新作品才讓他重新站上了排行榜。而這首讓他重回排行榜的作品,就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 Sexual Healing。Sexual Healing 不但攻佔黑人榜冠軍位置長達 10 周之久,在 Billboard Hot 100 也有 #3 的成績。不過 Sexual Healing 站上 Billboard Hot 100 #3 已經是單曲發行隔年 (1983 年) 的事情了,可見得 Sexual Healing 是一首相當耐聽的單曲,甚至可說是我們現在最常聽到的 Marvin Gaye 作品。除了排行成績不凡,Sexual Healing 也終於讓這位槓龜多次的歌手一嚐葛萊美獎加身的榮耀與喜悅。然而造化弄人,就在一切看似順利的情況下,1984 年 Marvin Gaye 在一次與父親的爭執中,被父親射殺身亡,而死亡的日期正是他 45 歲生日的前一天。也因為這場悲劇的發生,Sexual Healing 成了 Marvin Gaye 最後一首的 Billboard Hot 100 Top 5 單曲,更增添了 Sexual Healing 在樂迷心中不可抹滅的地位。

 

原始音樂錄影帶在這裡。

 


Love of My Own (by Thomas Anders)

| | 2010年10月30日 星期六
|

Modern Talking 兩位靈魂人物之一的 Dieter Bohlen 在 Modern Talking 解散後持續組團演出 (例如我上次分享的 Blue System),而另外一位靈魂人物 Thomas Anders 則專注於個人的演唱事業。Thomas Anders 離開 Modern Talking 後前往美國發展,並於 1989 年發表首張個人專輯 - Different。專輯中呈現出與 Modern Talking 時期完全不一樣的音樂風格,不管是搖滾或是抒情歌曲,都充滿著 Pop 的味道,而當中的首支單曲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 Love of My Own。如果你不認識 Thomas Anders 這個名字,可能很難聯想到這首單曲跟 Brother Louie 等著名歐陸舞曲是由同一個人所演唱。雖然 Love of My Own 在美國發行,但是還是在老家德國較受歡迎,最終打入排行榜的 #24。

 

原始音樂錄影帶。


U.S.S.R. (by Eddy Huntington)

| | 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
|

Eddy Huntington 來自英國,雖然有著俊俏的外表,但是依舊難逃一曲歌星的命運。不過跟大多數一曲歌星不一樣的是,Eddy Huntington 的成名曲不但在西方國家受到歡迎,連當時仍處於共產黨統治的蘇聯也難敵他的魔力。也許是因為 Eddy Huntington 的成名單曲名稱正是 U.S.S.R. (蘇聯),因此蘇聯的歌迷們自然得全力相挺。在 U.S.S.R. 之後 Eddy Huntington 陸續出了幾首單曲,並發行了個人專輯,但是並沒有持續獲得良好的成績。在演唱事業發展受阻之後,Eddy Huntington 選擇從事教職,負責教導學生演唱與戲劇。

 

原始音樂錄影帶。


Maniac (by Michael Sembello)

| | 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
|

之前我們介紹過 Dirty Dancing (台譯熱舞17) 的電影原聲帶,當中收錄了許多知名的單曲。但是在 Dirty Dancing 之前,還有另外一部同樣擁有絕佳配樂的舞蹈電影,那就是 Flashdance (台譯閃舞)。Flashdance 電影原聲帶中一共有兩首 Billboard Hot 100 的冠軍單曲,分別是 Flashdance…What a Feeling 以及今天的主角 Maniac。Maniac 的創作者正是主唱 Michael Sembello,單曲的靈感來自於一部描述連續殺人犯的恐怖電影,而該部電影的名稱就是 Maniac。這首單曲在被選中之後,Michael Sembello 因應製作人的要求而修改歌詞,將描寫殺人犯瘋狂行徑的歌詞改成形容女主角對於舞蹈的熱衷。Flashdance 電影原聲帶在 1984 年獲得葛萊美獎的肯定,但是 Maniac 卻在奧斯卡獎項上被除名,理由則是 Maniac 並不能算是為電影所原創的作品。之後奧斯卡獎頒給了電影原聲帶當中的另一首冠軍單曲 – Flashdance…What a Feeling,對此 Michael Sembello 可說是相當的不滿。對 Michael Sembello 而言生氣是絕對需要的,因為他後來再也沒有推出像 Maniac 這樣成功的單曲了。

原始音樂錄影帶。


Mary’s Prayer (by Danny Wilson)

| | 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

Danny Wilson 不是一個歌手,而是一個樂團,而且是一個短命的樂團。他們在 1987 年推出首張專輯 – Meet Danny Wilson,主打歌 Mary’s Prayer 勉強擠進 Billboard Hot 100 Top 40 之內,但是在英國的表現卻不盡人意。後來 Danny Wilson 索性在 1988 年重新發行 Mary’s Prayer,這次終於在英國拿到了 #3 的成績。Danny Wilson 之後又發行了另外一張專輯,當中同樣只有一首排行單曲 - The Second Summer of Love。Danny Wilson 在 1991 年解散,之後團員則各自發展自己的音樂生涯。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正是他們最為人所熟知的作品 – Mary’s Prayer,這首單曲被 90 年代末期的知名喜劇 There’s Something About Mary (台譯哈啦瑪莉) 收錄在電影原聲帶之中,因此讓更多的樂迷有機會認識他們這首輕快且迷人的作品。

 

原始音樂錄影帶在這裡。

 


Relax (by Frankie Goes to Hollywood)

| | 2010年10月22日 星期五
|

在電影 Music and Lyrics (台譯K歌情人) 中,男主角在電影接近尾聲時在台上唱了一首對女主角的真情告白之作,歌名叫做 Don’t Write Me Off。歌詞中有一句是這樣的 “I was living in the past but somehow you’ve brought me back. And I haven’t felt like this since before Frankie said relax”。這句讓女主角姊姊不由自主笑出來的歌詞,其實是隱射了另外一個在 80 年代紅極一時的英國團體 Frankie Goes to Hollywood 以及他們最著名的單曲 Relax。根據 Frankie Goes to Hoolywood 靈魂人物 Holly Johnson 自己表示,團名的由來是因為他在紐約客雜誌 (The New Yorker magazine) 看到 Frank Sinatra 的一幅照片,標題寫著 “Frankie Goes Hollywood”,他就決定就以此當做樂團的團名。

Frankie Goes to Hollywood 在 1983 年推出首張單曲,也就是我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 Relax。這首單曲在排行榜的成績並不算是一鳴驚人,甚至因為單曲的封面與歌詞性暗示意味過重而遭到電視台的抵制。除了之外,在音樂錄影帶當中Holly Johnson 更與另外一位團員大搞同性戀的性虐劇情,就算電視台不管封面的問題,真要播放這樣的音樂錄影帶勢必也將招來許多的抗議聲浪。不過很多事情越禁止反而越激發人們想要一窺究竟的心理,再加上 Frankie Goes to Hollywood 從善如流的重新拍攝了音樂錄影帶,Relax 最終登上了英國排行榜的冠軍寶座。Frankie Goes to Hollywood 之後推出的兩首單曲 – Two Tribes 和 The Power of Love 也都順利登上冠軍寶座,因此 Frankie Goes to Hollywood 在首張專輯發行前就大言不慚的預告他們即將推出第四首冠軍單曲。但是天不從人願,這首單曲後來僅獲得 #2 的成績,之後單曲的成績更是每況愈下。就在成績不盡理想以及 Holly Johnson 與其他團員嚴重不合的情況下,Frankie Goes to Hollywood 在發行第二張專輯的隔年 (1987 年) 解散,如此戲劇性的過程難怪會成為電影調侃的對象之一。

 

原始音樂錄影帶。


Sorry Little Sarah (by Blue System)

| | 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
|

除了溫故之外,我希望透過這個管道也能夠跟各位樂友分享一些之前可能沒聽過的作品。所以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這首作品,不只演唱的團體對大家很陌生,就連單曲本身我想聽過的人也是不多。Blue System,靈魂人物為 Dieter Bohlen,他是 Modern Talking 兩位團員之一。Dieter Bohlen 在 Modern Talking 解散之後,跟單飛的 Thomas Anders 做了不一樣的選擇,成立了另外一個樂團,也就是 Blue System。這個樂團從 1987 年一直延續到 1997 年,推出過許多專輯與單曲,在家鄉德國與澳洲擁有不錯的成績。而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這首單曲 – Sorry Little Sarah,推出於 1987 年,是 Blue System 的首支單曲。雖然是 Blue System 的作品,Sorry Little Sarah 依舊帶有 Modern Talking 的影子,尤其是背後和聲的部分,根本就是原班人馬的演出。因此喜歡 Modern Talking 這類歐陸風格舞曲的樂友們,我想也一定會喜歡 Blue System 的音樂。

 

原始音樂錄影帶。

 

現場演唱的版本。


Love Is a Battlefield (by Pat Benatar)

| | 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
|

如果說人的一生要有所堅持,Pat Benatar 對於歌唱的堅持或許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Pat Banatar 從小就很喜歡唱歌,後來甚至在身邊親友反對下放棄紐約州立 Stony Brook University 的課業而開始學習歌劇的演唱。但是計畫趕不上變化,Pat Benatar 在與高中時期的情人結婚後就終止了學習演唱的課程,之後並從事了數年銀行櫃員的工作。但是唱歌畢竟是 Pat Benatar 從小的夢想,因此她辭去銀行的工作並開始在俱樂部擔任演唱,終於在獲得唱片公司的合約後於 1979 年推出首張個人專輯 – In the Heat of the Night (跟 Sandra 的單曲 In the Heat of the Night 沒有任何關係)。Pat Benatar 的演唱事業在 80 年代相當成功,雖然單曲的成績都不算是大紅大紫,但是也算是排行榜的常客。而 Pat Benatar 強而有力的音樂風格與嗓音,再加上火辣的打扮,讓她成為一個同時具有實力與特色的藝人。她在 80 年代一共獲得 8 次葛萊美獎 Best Female Rock Vocal Performance 的提名,而其中 1981 年到 1984 年間她連續蟬連四年獲獎更是一項空前的紀錄。延續在 Pat Benatar 之後,80 年代後期則全由 Tina Turner 所包辦,也同為四年的紀錄 (其中 1988 年將 Rock Vocal Performance 的性別區分加以取消)。因此說 Pat Benatar 與 Tina Turner 兩人是 80 年代最重要的兩位搖滾女歌手可是一點也不過份。

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 Love Is a Battlefield,收錄在 Pat Benatar 於 1983 年推出的專輯 – Live from Earth,除了幫 Pat Benatar 贏得第四座葛萊美獎外,音樂錄影帶也獲得葛萊美獎的提名。這首 Love Is a Battlefield 講的不是男女之間的愛情,而是親密家人之間的情感。在音樂錄影帶當中,女主角被父親趕出家門,她的弟弟只能無奈的目送她離開。後來女主角在城市工作時,依舊不忘寫信給自己的弟弟,畢竟親情是無法割捨的,而當初轟她出家門的父親也開始後悔自己的一時衝動。就在一次的工作中,女主角因為同事受到主管的欺負而挺身仗義,後來不但順利幫助同事擺脫主管的刁難,同事們也一一離開並開始追求個人的夢想。而對於女主角而言,她的夢想卻是回到家人身邊,也因此她踏上回家的歸途。這樣的情節或許對 Pat Benatar 來說並不陌生,而女主角最後的決定,也許正是 Pat Benatar 心裡所期待的夢想。

原始音樂錄影帶。


Broken Wings (by Mr. Mister)

| | 2010年10月16日 星期六
|

Mr. Mister 從 1980 年成立到 1989 年解散,剛好橫跨整個 80 年代。靈魂人物 Richard Page 在 70 年代就開始與許多知名藝人合作,包含 Quincy Jones 與 Michael Joackson 等人,都與他有過合作的關係。在他遇到小時候的麻吉 Steve George 之後,兩人開始合作,並於日後組了 Mr. Mister 這個樂團。Mr. Mister 一共發行過三張專輯,其中於 1985 年所發行的第二張專輯 – 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 的成績最好,擁有三首 Billboard Hot 100 Top 10 的單曲,其中 Broken Wings 與 Kyrie 兩首單曲更是奪下冠軍寶座。在 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 獲得商業上的成功後,Mr. Mister 在 1987 年推出他們自稱最為滿意的專輯作品 – Go On…,很可惜的是市場給他們的反應與他們的自信顯然不成比例。也因此他們的第四張專輯在尚未完成之前就被唱片公司喊卡而胎死腹中,樂團也於 1989 年解散,團員們則各自發展自己的演藝事業。今天要分享的 Broken Wings 除了登上美國與加拿大的排行榜冠軍外,在其他國家也有不錯的成績。在以黑白手法拍攝的音樂錄影帶當中除了可以欣賞 Richard Page 的假音,停歇在 Richard Page 身旁的老鷹,以及那雙跳舞的美腿,也都是值得好好欣賞的鏡頭。

 

原始音樂錄影帶。

 

現場演唱的版本。


Mickey (by Toni Basil)

| | 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

14睽違已久的一曲歌星 (One-hit Wonder),這次輪到 Toni Basil 這位集歌唱、詞曲創作、演員、製片、導演,以及編舞等才能於一身的女藝人。雖然她從 60 年代就有唱片合約,但是一直到了 1982 年才推出首張個人專輯 – Word of Mouth。而第二張個人同名專輯,也是她最後一張的個人專輯則於 1983 年所出版。嚴格來說,這兩張專輯中一共有五首排行單曲,但是多僅只於舞曲榜,唯一的例外就是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 Billboard Hot 100 冠軍單曲 Mickey。Mickey 翻唱自英國男子團體 Racey 於 1979 年所推出的單曲,單曲名稱原為 Kitty。但是 Toni Basil 為了打造個人的音樂元素,所以改成了對自己別具意義的名字,也就是 Mickey。除了改變歌名外,單曲中那段不斷重複呼喊 “Oh Mickey, you’re so fine” 的合音也是 Toni Basil 的傑作。除了音樂本身,Toni Basil 更身兼音樂錄影帶的編舞與導演,因此 Mickey 的成功可說是 Toni Basil 一個人努力的成果。據 Toni Basil 自己表示,她至今依舊保留著當年表演所穿的啦啦隊服,只是老阿嬤大概再也跳不動了吧。

原始音樂錄影帶。

原唱 Racey 的版本 - Kitty。


Don’t You (Forget About Me) (by Simple Minds)

| | 2010年10月12日 星期二
|

Simple Minds 成立於 1978 年,初期經過一段團員與音樂風格摸索的實驗期,終於在 80 年代開始被流行音樂市場所喜愛。他們的活躍期橫跨整個 80 年代,直到 90 年代初期,期間締造了不少的排行單曲。其實 Simple Minds 的團員一直來來去去,唯二不變的老成員為主唱 Jim Kerr 與吉他手 Charlie Burchill。而今天要分享的這首單曲 Don’t You (Forget About Me),收錄在電影 The Breakfast Club (台譯早餐俱樂部) 的電影原聲帶當中,是一首 Billboard Hot 100 冠軍單曲。雖然這首單曲稱霸了美國的排行榜,但是在老家英國卻只有得到 #7 的成績。好在這首單曲在英國上榜時間由 1985 年橫跨到 1987 年,是有史以來上榜時間最長的單曲,也算是替 Simple Minds 爭了一口氣。這樣一首成績斐然的單曲,當初其實是在多方人馬拒絕後 (包含 Simple Minds),Simple Minds 在唱片公司的鼓吹下才勉強錄製的。單曲錄製只花了三個小時,而且事後 Simple Minds 對這首單曲也沒有特別注意,因此這首 Simple Minds 的巔峰代表作可說是名副其實的無心插柳之作。

原始音樂錄影帶。

Live Aid 1985 現場演唱版本。


Lovergirl (by Teena Marie)

| | 2010年10月10日 星期日
|

人稱 Lady T 的 Teena Marie,自1979 年推出首張個人專輯 – Wild and Peaceful。剛出道的時候,Teena Marie 因為擁有強而有力的嗓音而被許多樂評誤解擁有非洲裔的血統。Teena Marie 不但從事自己單曲的創作,就連專輯的製作也不假手於他人,因此她的專輯可說都是自己理念的完全發揮。她在 80 年代推出了不少的專輯與單曲,其中銷售最好的一張專輯當屬 1984 年推出的 Sartchild。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 Lovergirl,正是收錄於 Starchild 這張專輯,擁有 Billboard Hot 100 #4 的成績,是 Teena Marie 成績最好的一首單曲。這首單曲在 1984 年終排行榜名列第 29 名,第 28 名則為 Billy Ocean 的 Loverboy。兩首名稱相似的單曲前後排名,也算是一種另類的趣味了。

 

 


You Belong to the City (by Glenn Frey)

| | 2010年10月8日 星期五
|

之前我跟各位分享過由 Miami Vice (台譯邁阿密風雲) 演員 Don Johnson 所演唱的 Till I Love You,今天要跟各位樂友分享的這首單曲則是 Miami Vice 電視原聲帶的主題曲,由 Glenn Frey 所創作與演唱的 You Belong to the City。Glenn Frey 早期參與 Eagles 這個經典的美式搖滾樂團,與 Don Henley 兩人共同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單曲。當 Eagles 在 1980 年解散後,Glenn Frey 開始專心於追求個人的演唱事業。在他發展個人演唱事業的這段期間內,推出的作品並不算多,比較為樂迷所熟悉的單曲包含收錄在 Beverly Hills Cop (台譯比佛利山超級警探) 電影原聲帶的 The Heat Is on 與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 You Belong to the City。在這首 Billboard Hot 100 #2 單曲的助瀾下,Miami Vice 電視原聲帶成為當年度銷售最佳的專輯,更是有史以來最為成功的電視原聲帶。

原始音樂錄影帶。


Hold Me Now (by Thompson Twins)

| | 2010年10月6日 星期三
|

Thompson Twins 雖然團名給人的第一印象應該又是另外一個家族樂團,但是其實 Thompson Twins 的團員之間並沒有血緣的關係。Thompson Twins 的團名來自於一部漫畫中的角色,也就是 Thomson 與 Thompson 雙胞胎偵探。Thompson Twins 於 1977 年在英國成立,並於 1993 年解散,在整個 80 年代擁有許多排行單曲。其中來自於專輯 Into the Gap (1983年) 的單曲 Hold Me Now,擁有 Billboard Hot 100 #3 的成績,是他們在美國成績最好的一首單曲,也是他們在英國銷售量最好的單曲。也正是因為這首單曲實在太過成功,團員兼創作者之一的 Alannah Currie 回憶說當時包含唱片公司在內的所有人都想著如何複製 Hold Me Now 的成功,甚至想要創造出 Hold Me Now Part II,但是所有的努力卻都是徒然無功。一個事物的成功,往往同時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強求反而可能得到反效果。不過對 Thompson Twins 來說,至少他們已經創造出 Hold Me Now,那就夠了。

 


Just the Two of Us (by Grover Washington, Jr & Bill Withers)

| | 2010年10月4日 星期一
|

Grover Washington, Jr,一位爵士薩克斯風手。Bill Withers,一位 靈魂/R&B/藍調 歌手。這兩位中年男子的合作,激盪出我們今天的主角 – Just the Two of Us。這首單曲不但獲得 Billboard Hot 100 #2 的佳績,更為 Bill Withers 贏得一座葛萊美獎。而 Grover Washington, Jr 的專輯 Winelight,也因為有這首單曲的加持同樣獲得葛萊美獎的肯定。很可惜的是,Bill Withers 在 1985 年後就淡出歌唱事業,而 Grover Washington, Jr 則於 1999 年死於心肌梗塞,因此兩人合作的場景已經不再可能重現。幸好,我們還有 YouTube。

長達 7 分半鐘的錄音室版本。

現場演唱的版本。


Stay the Night (by Benjamin Orr)

| | 2010年10月2日 星期六
|

Benjamin Orr 這個名字,對很多樂友來說可能不曾聽過。他是我們之前分享過的 The Cars 樂團的靈魂人物之一,除了演奏貝斯之外,他同時也是主唱之一 (另外一個主唱為 Ric Ocasek)。他的作品大多是以 The Cars 的名義發表,而我上次所分享的 The Drive 正是由 Benjamin Orr 所主唱。Benjamin Orr 至今唯一一張個人專輯是在 1986 年所推出的 The Lace,在這張專輯中他從事所有單曲的創作,也因此是張充滿 Benjamin 個人色彩的專輯。在這張專輯發表之後,Benjamin Orr 與 The Cars 依舊維持著合作關係。只是後來 The Cars 的其他團員也有心於追求自己的個人演藝事業,因此 The Cars 遂於 1988 年解散,之後 Benjamin Orr 則全心於自己的音樂發展,一直到他因為癌症而於 2000 年辭世為止。專輯 The Lace 中一共推出了兩首單曲,第一首也是成績較好的單曲就是今天我要跟各位分享的 Stay the Night,是成人榜的 #2 單曲,在 Billboard Hot 100 的排名則為 #24。明天剛好是 Benjamin Orr 逝世十周年的日子,僅以此單曲紀念這位為音樂奉獻一生的藝人。

原始音樂錄影帶。


Can’t We Try (by Dan Hill & Vonda Shepard)

| | 2010年9月30日 星期四
|

Dan Hill 來自於加拿大,因此其單曲成績大多來自於加拿大的排行榜。在 Billboard 排行榜中,Dan Hill 成績最好的單曲包含 Sometimes When We Touch (1977年) 以及今天要分享的 Can’t We Try (1987年)。這兩首單曲推出時間相差有 10 年之久,事實上,Dan Hill 在 Billboard 排行榜上確實也是沉寂了許久。可惜的是,儘管 Dan Hill 靠著 Can’t We Try 重回睽違已久的 Billboard Hot 100,並獲得 #6 的成績,但是之後的幾首單曲都只打入了成人榜,並沒有帶給 Dan Hill 在美國的演唱事業有太大的突破。慶幸的是這首他與女歌手 Vonda Shepard 合作的男女對唱情歌,得以持續陪伴歌迷超過 30 年的光陰,並成為一首不朽的情歌。

 

原始音樂錄影帶。

 

現場演唱的版本。


Leader of the Band (by Dan Fogelberg)

| | 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
|

Dan Fogelberg 的音樂有些淡淡的民謠風,吉他伴奏加上輕柔的嗓音讓人聽了似乎可以忘記一切的煩惱。其實 Dan Fogelberg 不只能彈能唱,他所演唱的單曲也幾乎都是由他自己所創作與製作,可說是一位全方位的藝人。在他長達將近 40 年的演唱事業中,雖然前前後後推出過 16 張的錄音室專輯,但是卻只發行了 19 首單曲,數量可說是相當稀少。而這些單曲在排行榜都有不錯的表現,尤其是在美國與加拿大的成人榜上,更是冠軍的常客。而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這首單曲 - Leader of the Band,收錄在 Dan Fogelberg 於 1981 年所推出的專輯 - The Innocent Age,同時榮登美加兩地的成人榜冠軍。優美的吉他前奏,成了這首單曲令人難以忘懷的特色。再加上 Dan Fogelberg 娓娓敘事般的演唱風格,讓這首描寫兒子追隨父親腳步的單曲顯得更加動人。根據 Dan Fogelberg 自己的陳述,這首單曲的靈感來自於他自己與父親的關係,也難怪 Dan Fogelberg 唱起來如此充滿情感了。

2003 年的現場演唱版本。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