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thing you might want to know about us.
Don't be hesitated to contact us if you have something to say.

Don’t You Want Me (by The Human League)

| | 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

The Human League 成立於 1977 年,是一個以電子合成音樂風格為主的樂團,其主要靈魂人物為主唱 Philip Oakey。除了身為主唱之外,Philip Oakey 也是樂團主要的作品創作來源。在 The Human League 漫長的演出歲月中,團員來來去去,Philip Oakey 是唯一一個始終不變的團員。除了 Philip Oakey 之外,1980 年加入 Joanne Catherall 與 Susan Ann Sulley 則是另外兩個資深團員。而 The Human League 獲得成功,也就是始於 1980 年的團員組合。這個又被稱為 Mk2 的組合,一共有六位團員,於 1981 年推出他們銷售量最好的專輯 - Dare。今天要分享的這首單曲 – Don’t You Want Me,正是收錄於此張專輯。在這首單曲中,兩位女團員終於有機會參與演唱 (之前皆為合音),而這位幸運兒就是 Susan Ann Sulley。除了女團員加入演唱的行列,音樂錄影帶本身也因為其重要性開始受到重視,因而讓唱片公司 (Virgin) 投下大量的預算進行拍攝,不但讓團員獲得極佳的曝光效果,更讓單曲的成績一帆風順,獲得英美兩地的排行冠軍。

 

原始音樂錄影帶在這裡。

 

 

現場演唱的版本。


Emotion in Motion (by Ric Ocasek)

| | 2010年7月28日 星期三
|

Ric Ocasek 是一位捷克裔的的藝人,他最為人所熟知的身分就是 The Cars 樂團的主唱。之前我們所介紹的 Drive,雖然就是出於他的手筆,但是卻由貝斯手 Benjamin Orr 所演唱。他於 1982 年推出首張個人專輯,專輯採用了更多的合成樂器,呈現出與 The Cars 不一樣的風格。Ric Ocasek 於 1986 年推出第二張個人專輯  - This Side of Paradise,專輯中收錄了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單曲 - Emotion in Motion,是一首 Billboard Hot 100 #15 的作品。這首單曲透過簡潔有力的電子合成樂器,再加上 Ric Ocasek 不慍不火的演出,用來詮釋 Emotion in Motion 反而有一種極度反差的特色,也讓這首情歌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原始音樂錄影帶。


Foolish Heart (by Steve Perry)

| | 2010年7月26日 星期一
|

之前我分享過由樂團 Journey 所演出的 Faithfully,而今天要分享的這首單曲 – Foolish Heart,其創作者兼演唱者正是當時 Journey 的主唱 – Steve Perry。Steve Perry 在 1984 年推出首張個人專輯 – Street Talk,Foolish Heart 正是收錄於該專輯中,擁有 Billboard Hot 100 #18 與成人榜亞軍的成績。專輯中除了 Foolish Heart 外,尚包含了 #3 單曲 Oh Sherrie。雖然 Steve Perry 推出個人專輯,但是他與 Journey 依舊維持一定的合作關係直到 1998 年。Steve Perry 到了 1994 年才推出第二張個人專輯 – For the Love of Strange Medicine,作品數量著實不多。但是其以個人身分與 Journey 團員身分兩度進入搖滾名人堂 (Rock & Roll Hall of Fame),可見其演唱功力之高。在 Foolish Heart 的音樂錄影帶當中,導演採用一鏡到底的方式,將 Steve Perry 上台、演唱、下台的演出以最自然的方式加以呈現,更加凸顯了這首情歌的真誠情感。

原始音樂錄影帶。


Touch By Touch (by Joy)

| | 2010年7月24日 星期六
|

今天要介紹的這首單曲,老實說我也不知道該如何介紹。因為演唱的團體 – Joy ,來自於澳洲的一個小鎮,以當時所謂的歐陸舞曲為主要風格。他們在美國並沒有任何的排行單曲,所以知道他們的樂迷可能為數不多。儘管如此,Touch By Touch 簡單又輕快的旋律,依舊很容易讓人著迷。喜歡 80 年代舞曲的樂友們,絕對不能錯過這一首輕鬆小品。

現場演場,不過後面兩位老兄有點冷。


Seasons Change (by Exposé)

| | 2010年7月22日 星期四
|

上次我分享了英國女子團體 Bananarama 的單曲,這次要分享的是另外一個女子團體 - Exposé 的作品。Exposé 雖然有個法文團名,但是他們卻不是來自於歐洲,而是美國。Exposé 初期推出的兩首單曲以舞曲風格為主,但是在 1987 年推出首張專輯 – Exposure 之前,團員的重組連帶讓專輯的音樂風格更為多樣化。Exposé 主要由三位團員所組成,同時由這三位女團員輪流擔任主唱,算是與一般樂團較為不同之處。不過在 90 年代初期,團員之一的  Gioia Bruno 因為聲帶的問題,所以被迫暫離歌唱事業,而由新團員 Kelly Moneymaker 所取代。之後 Gioia Bruno 歸隊,儘管 Kelly Moneymaker 依舊會臨時性地遞補其他團員的空缺,不過還是以三個人的演出為主。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單曲 – Seasons Change,收錄在 Exposé 的首張專輯中,是該專輯的第五首單曲,擁有 Billboard Hot 100 與成人榜雙料冠軍的成績。也就是因為這首單曲,讓 Exposé 成為第一個首張專輯即擁有 4 首 Top 10 單曲的團體。

 

原始音樂錄影帶。


Cruel Summer (by Bananarama)

| | 2010年7月20日 星期二
|

相較於男子團體的盛行,女子團體通常就顯得比較弱勢一些。今天要分享的這首單曲 – Cruel Summer,正是女子團體 Bananarama 於 1983 年所推出的作品。 Bananarama 有個很奇怪的團名,主要以兩位好朋友 Karen Woodward 與 Sara Dalin 為核心份子。但是在 1979 年剛成立 Bananarama 的時候,她們找來了 Siobhan Fahey,因此變成了樂迷最為熟悉的三人組合。在整個 80 年代,Bananarama 締造了無數的排行單曲,因此成為金氏世界紀錄所認可排行項目最多的女子藝人團體。Curel Summer 這首單曲在 1983 年推出的時候,其實成績並不理想,後來因緣際會出現在電影 The Karate Kid (台譯小子難纏) 中,才讓這首單曲有了完全不同的命運。儘管如此,這首單曲並沒有收錄在電影原聲帶當中,而是收錄於 Bananarama 在 1984 年所推出的第二張同名專輯。這首單曲雖然曲風輕快,但是講述的是無法與愛人在一起的失落。在音樂錄影帶當中,三位團員穿著工作服參與演出,或許當初換成比較性感的打扮就可以讓這首單曲更早就獲得樂迷的注意了 (笑)。

 

原始音樂錄影帶。


Caribbean Queen (by Billy Ocean)

| | 2010年7月18日 星期日
|

Billy Ocean 出身於台灣的邦交國之一 - 千里達,童年時與家人一起移居到英國,所以他的演唱事業起源於英國。他的首張個人同名專輯於 1976 年推出,在英國有相當亮眼的成績,但是在美國市場卻沒有辦法獲得樂迷的喜愛。而之後的幾張專輯,更是連英國市場都不捧場,讓 Billy Ocean 的演唱事業陷入了一陣低潮。但是 1984 年所推出的專輯 - Suddenly,不但讓 Billy Ocean 重新回到樂迷的懷抱,而且在美國的排行表現更勝於英國,順利開啟了 Billy Ocean 演唱事業的高峰。在 Suddenly 這張專輯中,首支單曲 Caribbean Queen 由 Billy Ocean 本人與 Robert John “Mutt” Lange 共同創作,順利拿下 Billboard Hot 100 的冠軍,可說是整張專輯成功的最大功臣。這首 Billboard Hot 100、R&B 與舞曲榜的三料冠軍單曲,同時也為 Billy Ocean 贏得一座葛萊美獎,讓 Billy Ocean 名利雙收。事實上,這首單曲還有其他版本的標題與歌詞,分別是 European Queen 與 African Queen,算是各方人馬都不得罪。在 Suddenly 的成功之後,Billy Ocean 順利延續這樣的氣勢,在 80 年代結束前一共誕生了 3 首 Billboard 冠軍單曲,另外兩首單曲分別為 There’ll Be Sad Songs 與 Get Outta My Dreams, Get Into My Car。

原始音樂錄影帶在這裡。

 


These Dreams (by Heart)

| | 2010年7月16日 星期五
|

老牌硬式搖滾樂團 Heart 從 1973 年正式成立,在這之前經過了數次團名的改變。在 1973 年,對 Heart 這個樂團除了更名這件大事之外,更重要的是女主唱 Ann Wilson 的加入。除了 Ann Wilson,她的妹妹 Nancy Wilson 也於 1975 年加入 Heart,此後 Wilson 兩姊妹迅速成為 Heart 的重心,一直到現在兩姐妹都是 Heart 不變的核心成員。70 年代後期,Heart 推出了幾張成績相當不錯的專輯,但是 80 年代初期的兩張專輯 - Private Audition (1982 年) 與 Passionworks (1983 年),卻讓 Heart 遇到了事業的瓶頸。不過俗話說,危機就是轉機,1984 年 Ann Wilson 與 Loverboy 合作我之前分享過的 Almost Paradise,順利成為 Billboard Hot 100 #7 的佳作,並獲得新東家 (Capitol) 的賞識。與新東家合作的首張同名專輯 – Heart,在 1985 年推出就讓 Heart 重新站上舞台。這個時期的 Heart ,改變了原有的曲風,以所謂的 Power Ballad 為主,順利締造了不少排行佳作。今天要分享的這首單曲 – These Dreams,正是收錄在 Heart 於 1985 年所推出的同名專輯,是 Heart 第一支 Billboard Hot 100 的冠軍單曲,同時也登上成人榜的冠軍。這首單曲由 Nancy Wilson 主唱,雖然聲音比不上 Ann Wilson 那麼嘹亮高亢,但是用來詮釋這首描述人們在面對現實困境時所虛構的出美好世界,或許是更為適合的選擇。

原始音樂錄影帶在這裡。

 

 

現場演唱的版本。


Every Breath You Take (by The Police)

| | 2010年7月14日 星期三
|

之前分享過幾首被樂迷誤解的單曲,像是 Red Red Wine,明明講的是男人失戀的心情,可是 UB40 卻唱得好像參加派對一般歡樂。而今天要分享的這首單曲 – Every Breath You Take,不但也同樣遭受樂迷的誤會,而且誤會更大。對很多樂迷來說,Every Breath You Take 是一首情歌,不管是熱戀中,還是單相思,似乎都可以派上用場。甚至有網站把這首單曲,歸類在結婚典禮歌曲之內。但根據 Every Breath You Take 的創作者,同時也是 The Police 的主唱 – Sting 本人描述說,這首單曲其實是當年他與老婆婚姻觸礁時所做,內容是諷刺戀愛或婚姻關係中想要完全掌控另一半的心理與行為。所以你的一舉一動,都在對方的監控中,聽起來就跟全民公敵的劇情沒兩樣。會產生這樣的誤解,也許是音樂本身太過抒情,所以讓樂迷有了完全不同的感受。Every Breath You Take 收錄在 The Police 的解散專輯 – Synchronicity (1983 年) 之中,專題與單曲的表現,算是為 The Police 這個優秀的樂團畫下了完美句點。這首單曲除了在英美兩國登上冠軍的寶座之外,在其他國家也都有不俗的排行成績,至今除了陸續出現在許多媒體之外,同時也是令樂迷深深難忘的一首作品。

原始音樂錄影帶。

2007-2008 年,The Police 為了慶祝 30 周年紀念而短暫重聚,這是現場演唱的版本。


I Wanna Have Some Fun (by Samantha Fox)

| | 2010年7月12日 星期一
|

Samantha Fox 在 1986 年到 1988 年之間,連續出了三張成績出色的專輯,分別是 Touch Me (1986 年)、Samantha Fox (1987 年) 與 I Wanna Have Some Fun (1988 年),成為當時紅極一時的美豔動感歌手。除了具備歌手的身份之外,Samantha Fox 本身也是一個模特兒,其美貌與身材都令人不注意她也難。這樣動人的外表,再加上隨著音樂而舞動的肢體,也難怪其一出唱片便引起一陣旋風。Samantha Fox 除了在故鄉英國有不錯的排行成績之外,在其他國家也有不小的斬獲,在 Billboard 則有三首 Top 10 單曲。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 I Wanna Have Some Fun,收錄在 1988 年的專輯 – I Wanna Have Some Fun,擁有 Billboard Hot 100 #8 的成績,是一個首充滿節奏的流行舞曲。在音樂錄影帶當中有一段 Samantha Fox 與裸露上半身的男舞者纏綿的演出,在現今看來或許沒甚麼,但是在當時的年代確實是一個具備相當吸引力的作品。

 

原始音樂錄影帶在這裡。

 


Every Rose Has Its Thorn (by Poison)

| | 2010年7月10日 星期六
|

Poison 是一個走紅於 80 年代末期到 90 年代初期的重金屬樂團,而且是屬於 Hair Metal 的分支。所謂的 Hair Metal,就是指團員會蓄留長髮,並在表演時加以揮舞的演出風格。當然要甩的漂亮,團員 (尤其是主唱) 的外型可不能太差,否則只怕嚇壞了站在台前的聽眾。就像大多數的重金屬樂團一樣,他們最為膾炙人口的單曲,也是屬於 Power Ballad 的曲風,也就是很多人暱稱的強力芭樂或是饅頭芭樂 (Metal Ballad)。這首單曲,正是我們今天要分享的 Every Rose Has Its Thorn,由主唱 Bret Michaels 所創作,除了獲得 Billboard Hot 100 的冠軍外,在其他地區也有不錯的表現。在 90 年代初期後因為 Hair Metal 的式微,再加上團員問題的影響之下,所以造成了 Poison 的沒落。雖然 Poison 至今依舊從事演出,但是受歡迎的程度已經大不如前。在一次的訪談中,Twisted Sister (另外一支 Hair Metal 的樂團) 將 Hair Metal 的沒落怪罪於 Every Rose Has Its Thorn 這首單曲,表示這種風格的單曲大受歡迎,讓很多 Hair Metal 的樂團趨之若鶩而漸漸放棄了原有的特色。對於很多非主流的藝人都有這樣的問題,該堅持自己的曲風還是向商業靠攏,就像是愛情與麵包一樣令人難以抉擇。當然有些人可以同時兼顧,但是對於大多數的人而言卻是一個很難兩全的問題。不過如果說 Hair Metal 是因為 Every Rose Has Its Thorn 而式微,我想是有點牽強了,因為每種曲風本來就有它的生命週期。

原始音樂錄影帶。

現場演唱的版本。


Straight Up (by Paula Abdul)

| | 2010年7月8日 星期四
|

歌手會跳舞不算稀奇,但是屬於專業舞者可就不多見了。Paula Abdul 在唱歌之前是 NBA 湖人隊的啦啦隊成員之一,此外也幫一些知名藝人的音樂錄影帶編舞並參與演出。在存了一些錢之後,她錄製了 demo 帶想要進軍歌唱事業。雖然她的歌聲不算特別,但是她的舞技驚人,讓唱片公司覺得很有市場的潛力,也因此她很順利地獲得唱片公司的合約,並於 1988 年推出首張個人專輯 – Forever Your Girl。專輯的首支單曲 – Knocked Out 雖然在 R&B 與舞曲榜小有斬獲,但是並沒有進入 Billboard Hot 100 的 Top 40 之內。好在第二支單曲 The Way That You Love Me 獲得 Billboard Hot 100 的 #3,讓 Paula Abdul 嚐到成功的滋味。而今天要介紹的這首單曲 – Straight Up,是這張專輯中的第三首單曲,是當時唱片公司根據市場的反應而緊急決定推出的單曲。也就是因為決定的太過臨時,連音樂錄影帶也是在單曲登上 Billboard Hot 100 Top 20 之後才補拍的。音樂錄影帶一開始 Paula Abdul 大秀一段 solo 的舞蹈,在加上貫穿全場的舞蹈動作,可見得唱片公司對她的舞技確實是信心十足。這首單曲後來不但順利獲得 Billboard Hot 100 的冠軍,在其他國家也有很好的成績,讓 Paula Abdul 的名氣大增。延續 Straight Up 的成功,Paul Abdul 連續推出六首冠軍單曲,並獲得葛萊美獎與艾美獎的肯定,聲勢可說是如日中天。但是 Paula Abdul 在推出第二張個人專輯之後就因為健康問題而中斷演出,後來則主要參與一些電視劇集的演出,此外也是美國偶像常態性的評審之一。

原始音樂錄影帶。


Karma Chameleon (by Culture Club)

| | 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
|

說起 Culture Club,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應該是那個兼具男性與女性裝扮的男主唱 – Boy George。Boy George 的性向一直以來都受到質疑,他曾經說過他是個雙性戀,也說過他是同性戀。但是不論如何,他特殊的裝扮,確實為他帶來了更多注視的眼光。Boy George 在 1981 年組成了 Culture Club 這個樂團,屬於英國新浪潮時期的團體之一。他們的首張專輯 – Kissing to Be Clever,雖然前幾首單曲都沒有進入排行榜,但是後來一連有 3 首單曲進入 Billboard Hot 100 的 Top 10 名單。不但可算是一鳴驚人,更是繼 The Beatles 之後首張專輯就有此佳績的英國團體。而於 1983 年推出的專輯 – Colour by Numbers,Culture Club 更是趁勝追擊,一共推出五首單曲,並在許多國家的排行榜都獲得佳績。令人不解的是,Culture Club 在 1984 年獲得葛萊美獎最佳新進藝人獎項的肯定,只是以他們當時的身分,要稱之為新進藝人似乎有些牽強了。而今天要分享的 Karma Chameleon,就是來是於這張專輯 – Colour by Numbers,單曲總共在 12 個國家 (包含美國) 獲得排行冠軍,堪稱是 Culture Club 的巔峰代表作。這首單曲除了輕快的曲風與 Boy George 令人驚艷的打拚外,另外一個特色就是不時穿插其中的口琴聲。儘管音樂聽起來令人感覺充滿了歡樂的氣氛,但是其實講述的內容卻是人們害怕被異化的心理恐懼,也因此當發生問題時不敢一個人挺身而出。這樣的歌曲,由不在乎外界眼光的 Boy George 來詮釋,或許更多了點說服力。

 

原始音樂錄影帶。

 

 

現場演唱。


I Remember Holding You (by Boys Club)

| | 2010年7月4日 星期日
|

Boys Club 由兩位帥氣的年輕小夥子所組成,其中一位來自於我們之前介紹的 The Jets 這個家族樂團。因為團員曾經與 Wham! 合作過,所以音樂風格受到 George Michael 很大的影響,甚至有 “Minnesota’s version of Wham!” 的稱號。雖然稱號很響亮,但是 Boys Club 最後僅是一曲歌星的一員,而 I Remember Holding You 就是他們留給樂迷們的唯一回憶了。

原始音樂錄影帶。


What’s Love Got to Do With It (by Tina Turner)

| | 2010年7月2日 星期五
|

上次我們介紹過獲得 8 座葛萊美獎肯定的 Anita Baker,而今天這首單曲的主唱人 – Tina Turner 更猛,至今一共獲得 9 座葛萊美獎的肯定。說到 Tina Turner,最著名的就是她那強而有力的嗓音以及頭頂上的稻草蓬蓬頭造型。Tina Turner 從 1958 年就出道表演,早期的演藝事業是在 Ike & Tina Turner 這個雙人團體中度過。Ike & Tina Turner 由 Ike Turner 與 Tina Turner 兩人所組成,除了是事業上合作的夥伴外,兩人更於 1962 年在墨西哥完成婚禮。Ike & Tina Turner 表現地相當不錯,獲得不少大牌藝人的讚揚,更於  1971 年獲得葛萊美獎的肯定。很可惜的是,70 年代中期兩人的演藝事業跟婚姻關係同時出現問題,進而導致兩人在 1978 年離婚,Tina Turner 並且控告 Ike Turner 有嚴重的家庭暴力行為,甚至日後一直到 Ike Turner 過世前兩人都不相往來。

雖然兩人離婚迫使 Tina Turner 開始個人的演藝事業,但是其實早在兩人離婚之前,Tina Turner 就曾經嘗試在 Ike Turner 的協助下以個人的名義發行專輯,只是效果並不好。而離婚後的 Tina Turner 在 70 年代末期又出了兩張個人專輯,但是成績同樣不甚理想,所以造成 Tina Turner 面臨了痛苦的低潮期。儘管如此,Tina Turner 依舊努力的從事世界性的巡迴演唱,並靠著在其他地區的知名度,終於迫使 Capitol 開始重新檢視 Tina Turner 在美國發行新專輯的可能性。

Tina Turner 於 1984 年所推出的專輯 – Private Dancer,是 Tina Turner 重新回到美國市場的作品,也是一張相當成功的復出之作,在全球都有很好的銷售成績。專輯中一共有 6 首 Billboard Hot 100 Top 40 的排行單曲。而今天要分享的 What’s Love Got to Do With It,同樣來自於這張專輯,是一首冠軍單曲。除了排行成績之外,這首單曲也為 Tina Turner 贏得了 3 座葛萊美獎,因此可以說是 What’s Love Got to Do With It 為 Tina Turner 開啟了個人演唱事業的高峰。

 

 

原始音樂錄影帶,取景於紐約市。

 

另一個版本的音樂錄影帶。

 

現場演唱更具特色。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