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thing you might want to know about us.
Don't be hesitated to contact us if you have something to say.
顯示具有 男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男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Wicked Game (by Chris Isaak)

| | 2011年1月30日 星期日
|

身兼歌星與演員雙重身分的 Chris Isaak,儘管在漫長的演唱生涯中推出過許多作品,但是唯一的代表作就是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 Wicked Game。Wicked Game 收錄在 Chris Isaak 的第三張專輯 Heart Shaped World 中,但是首次推出時其實成績也不理想。後來因為名導演 David Lynch 把這首單曲的演奏版收錄在電影 Wild at Heart (台譯我心狂野) 當中,所以被一位電台的音樂總監所看上,因而漸漸打開了知名度,最後達到了 Billboard Hot 100 #6 的成績。也因為 Wicked Game 跟電影 Wild at Heart 有關,所以有了兩個版本的音樂錄影帶,其中一個版本是電影的畫面,另外一個版本則是 Chris Isaak 與模特兒 Helena Christensen 兩位帥哥美女的性感演出。後面這個版本的音樂錄影帶不但贏得多個獎項,更是 VH1 有史以來最性感音樂錄影帶的第四名。這麼好的音樂加上動人的畫面怎麼能夠錯過呢?

 

原始音樂錄影帶。

 

現場不插電的版本。


A Good Heart (by Feargal Sharkey)

| | 2011年1月10日 星期一
|

Feargal Sharkey 跟 Johnny Logan 同樣擁有愛爾蘭的血統,他來自於北愛爾蘭。他早期的音樂生涯是樂團 The Understones 的主唱,當樂團於 1983 年解散之後,他就開始了單飛的演唱生涯。單飛後的他,所呈現出的音樂風格與擔任 The Understones 主唱時截然不同,後來陸續發行了三張專輯。其中排行成績最好的一首單曲,就是他在 1985 年所推出的 A Good Heart,是英國排行榜的冠軍單曲。這首單曲由女歌手 Maria McKee 所創作,描述她與 Benmont Tench (Tom Petty and the Heartbreakers 的鍵盤手) 兩人之間的關係。有趣的是,Feargal Sharkey 的下一首單曲 – You Little Thief,則是 Benmont Tench 的回敬作品。Feargal Sharkey 在 90 年代初期就淡出幕前的演出,專心致力於音樂事業的推廣與經營。

 

原始音樂錄影帶。

 

Benmont Tench 的回敬作品。


Hold Me Now (by Johnny Logan)

| | 2011年1月8日 星期六
|

擁有愛爾蘭血統的 Johnny Logan 從小就展露出對音樂的喜好,不但學習吉他演奏,更從事音樂的創作。在他漫長的音樂生涯中,他是唯一一位三度在 Eurovision Song Contest (歐洲歌唱大賽) 中獲勝的參賽者,而這些獲勝的歌曲也確實為他帶來不錯的成績。但是很可惜的是他總是沒有辦法延續成功的果實,因此除了在家鄉之外,他在其他地區並沒有很高的知名度。而今天我要分享給各位樂友們的單曲 – Hold Me Now,正是他參加 1987 年 Eurovision Song Contest 的獲勝歌曲,在英國排行榜擁有 #2 的佳績,而在老家則是一首冠軍單曲。這首歌曲不但順利在歐洲各國走紅,連台灣的女藝人陳淑樺也曾加以翻唱,因此對於台灣的樂友們來說應該是一首不陌生的作品。

 

原始音樂錄影帶在這裡

 

 

陳淑樺翻唱的版本。


Sweet Freedom (by Michael McDonald)

| | 2010年12月15日 星期三
|

以大鬍子造型闖蕩歌壇的藝人,除了兩位 Kenny (Kenny Rogers 與 Kenny Loggins) 外,還有一位是 Michael McDonald。Michael McDonald 從 1971 年出道,初期參與 Steely Dan 和 The Doobie Brothers 的演出,並在 The Doobie Brothers 時期交出亮眼的成績。期間不但擁有一連串的排行單曲,更獲得四次葛萊美獎的肯定。Michael McDonald 於 1982 年開始推出自己的作品,首支單曲正是今天要分享給各位樂友的 I Keep Forgettin’ (Every Time You’re Near)。這首單曲獲得 Billboard Hot 100 #4 的成績,讓 Michael McDonald 有了一個不錯的開始。很可惜的是 Michael McDonald 之後單曲的成績並不算突出,只有他在 1986 年所推出的單曲 Sweet Freedom 再次進入 Billboard Hot 100 的 Top 10 之內 (成績為 #7)。除了推出自己的作品,Michael McDonald 也從事歌曲的創作並與其他藝人合作,其中他與 James Ingram 所合作的單曲 Yah Mo B There 更為他奪得第五座葛萊美獎。而我之前分享過的 On My Own,則是他與 Patti LaBelle 合作之下另外一個令人激賞的作品。

 

原始音樂錄影帶在這裡。

 


No One Is To Blame (by Howard Jones)

| | 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
|

Howard Jones 是屬於新浪潮時代的英國藝人,以合成樂器的風格為主。在他的前兩張錄音室專輯 Human’s Lab (1984 年) 與 Dream into Action (1985 年) 中,一共產生了許多首的排行單曲,真可謂是風光一時。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這首作品 No One Is To Blame 原先收錄在專輯 Dream into Action 中,但是並沒有發行為單曲。後來 Howard Jones 為了讓這首單曲更具親和力,因此找來 Phil Collins 進行重行製作的工作。Phil Collins 不只要求 Howard Jones 重新錄音,還很夠義氣的相助了他最擅長的鼓樂並擔任合音。在兩個人的合作之下,No One Is To Blame 於 1986 年發行成為單曲,在 Billboard Hot 100 達到 #4 的成績,是 Howard Jones 在美國成績最好的單曲。不過命運作弄的是這首單曲在家鄉英國的排行成績反而比不上之前一連串的單曲,僅獲得 #16 的成績。而之後 Howard Jones 的作品更漸漸地消失在排行榜上,令人感到惋惜。雖然這樣的情況絕不是因為 No One Is To Blame 才造成的,但是時間上的巧合總令人不禁聯想到是否是因為 No One Is To Blame 把 Howard Jones 的好運用光了才導致日後的情況。

 

經過 Phil Collion 改造過的版本。

 

現場演唱的版本。


Somebody’s Watching Me (by Rockwell)

| | 2010年12月9日 星期四
|

對於第一次聽到 Somebody’s Watching Me 的朋友來說,可能會以為這是流行樂天王 Michael Jackson 的作品。嚴格來說,這首作品確實跟 Michael Jackson 有關,不過真正的主唱卻是另外一位藝人,而他的名字叫做 Rockwell。這位大家可能不是那麼熟悉的藝人其實來頭並不小,是當時 Motown CEO Berry Gordy Jr. 的兒子。雖然貴為 CEO 之子,但是 Rockwell 隱姓埋名並靠著自己的努力而獲得 Motown 的一紙合約。Rockwell 的首張專輯 Somebody’s Watching Me 於 1984 年發行,專輯中有許多作品來自於 Rockwell 自己的創作 (包含同名單曲),而同名單曲更獲得同門師兄 Michael Jackson 與 Jermaine Jackson 的跨刀相助。雖然礙於經費的關係,Somebody’s Watching Me 的音樂錄影帶顯得有些粗造,不過單曲依舊獲得 Billborad Hot 100 的亞軍以及 R&B 榜的冠軍,甚至在英國也有第六名的成績。盡管 Somebody’s Watching Me 讓 Rockwell 有了很好的開始,但是 Rockwell 後來的作品並沒有辦法持續製造佳績,讓 Rockwell 僅留下這首膾炙人口的作品。Rockwell 當年不依靠父親的關係闖蕩樂壇固然充滿志氣,但是如果他當年做出了完全不同的決定,或許今日也會有完全不同的結果吧。

 

原始音樂錄影帶。

 

DJ BoBo 的 Somebody Dance With Me


He Ain’t Heavy, He’s My Brother (by Bill Medley)

| | 2010年12月3日 星期五
|

之前我分享過由 Bill Medley 與 Jennifer Warnes 所合唱的電影主題曲 (I’ve Had) The Time of My Life,今天要分享的是由 Bill Medley 自己獨挑大樑的作品 – He Ain’t Heavy, He’s My Brother。He Ain’t Heavy, He’s My Brother 有許多藝人曾經演唱過,最早發行的版本則來自於 The Hollies 這個團體,時間是 1969 年。隔年 (1970 年) Neil Diamond 也在發行的個人專輯 Tap Root Manuscript 中收錄這首單曲,不過根據資料顯示 Neil Diamond 錄音的時間比 The Hollies 還早。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版本,則是 Bill Medley 在 1988 年為電影 Rambo III (台譯第一滴血第三集) 所演唱的片尾曲。電影中沈重的情節,再加上 Bill Medley 沙啞的嗓音,讓這首單曲顯得格外的滄桑與動人。

 

原始音樂錄影帶。

 

The Hollies 是最早發行的版本。


So Much in Love (by Timothy B. Schmit)

| | 2010年12月1日 星期三
|

Timothy B. Schmit 出道至今已經超過 40 個年頭,他從 15 歲就開始組團參與演出。雖然他出道這麼久,但是他的名字對於許多樂迷來說卻不是那麼熟悉,甚至對他的作品也是所之甚少。在 Timothy B. Schmit 漫長的演出生涯中,早期主要參與 Poco 這個老牌樂團,後來則加入了經典樂團 The Eagles,至今仍舊是 The Eagles 的團員之一。在 The Eagles 解散的 80 年代時期,Timothy B. Schmit 開始單飛的日子。雖然說是單飛,但是 Timothy B. Schmit 還是以跟其他藝人合作為主,合作的對象包含 Bob Seger、Boz Scaggs、Crosby, Stills and Nash等,當然老團員也與他維持著合作的關係。因此雖然他單飛的日子不算短,但是掛名的作品並不算多,至今只有五張專輯。而今天要介紹的單曲 So Much in Love 是他在 1982 年為電影 Fast Times at Ridgemont High (台譯開放的美國學府) 而翻唱的作品。So Much in Love 原為 The Tymes 在 1963 年所推出的單曲,翻唱的藝人除了 Timothy B. Schmit 外,比較近期的藝人則為 All-4-One (1993年)。不管是哪個年代的版本,不變的是那美妙的人聲合音,讓這首單曲至今依舊深受樂迷的喜愛。

 

 

原唱 The Tymes 的版本。

 

All-4-One 的版本,人聲合唱不需外求,找自己的團員就足夠了。


Believe It or Not (by Joey Scarbury)

| | 2010年11月27日 星期六
|

之前我分享過很多電影的音樂,而今天我要跟各位樂友們分享的這首單曲雖然也跟影片有所關係,但是卻是電視影集 The Greatest American Hero 的主題曲。The Greatest American Hero 於 1981 年在電視頻道 ABC 開始播放,一直到 1983 年結束播放。電影劇集的主題曲 Believe It or Not 交由 Joey Scarbury 所演唱,讓當時歌唱事業並不順遂的 Joey Scarbury 抓到機會,Believe It or Not 順利成為 Joey Scarbury 個人演唱事業的代表之作。很可惜的是之後 Joey Scarbury 自己的作品依舊欠缺市場性,反倒是他替其他藝人所創作的單曲擁有不錯的排行成績,可算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而這 Billboard Hot 100 的亞軍單曲,則替 Joey Scarbury 的演唱事業做了唯一的註解。

現場演唱的版本。


Soldier of Love (by Donny Osmond)

| | 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
|

Donny Osmond 來自於 Osmond 家族,年輕的時候曾經加入 Osmond Brothers 這個家族樂團。多年輕呢?Donny Osmond 在 5 歲的時候就開始演唱了。靠著俊美的外型與甜美的歌聲,Donny Osmond 在單飛之後順利成為年輕偶像,並締造了許多的排行單曲。但是人不會永遠年輕,所以 Donny Osmond 在 80 年代開始嘗試轉變,嘗試與不同的藝人合作。直到 1989 年 Donny Osmond 以匿名的方式推出單曲 Soldier of Love,最終獲得 Billboard Hot 100 #2 的佳績,讓他順利以新的形象進入流行市場。

 


Trouble (by Lindsey Buckingham)

| | 2010年11月9日 星期二
|

聽到 Trouble 主唱 Lindsey Buckingham 的聲音,令人感受到相當熟悉的感覺。沒錯,Lindsey Buckingham 就是 Fleetwood Mac 的樂手兼主唱之一。Lindsey Buckingham 演奏的樂器包含吉他、貝斯、鍵盤與鼓,而且 Lindsey Buckingham 也從事歌曲的創作與製作,可說是一位全方位的藝人。在加入 Fleetwood Mac 之前, Lindsey 就與日後 Fleetwood Mac 另外一位重要人物女主唱 Stevie Nicks 共同發表了一張專輯,而且也是 Lindsey Buckingham 將 Stevie Nicks 一併帶入 Fleetwood Mac 的演出行列。就像許多 Fleetwood Mac 成員喜歡搞自己的事業一樣,Lindsey Buckingham 前前後後發行了五張的個人專輯,對音樂的熱情與活力可見一斑。Trouble 這首單曲收錄在 Lindsey Buckingham 於 1981 年所推出的首張個人專輯 – Law and Order,是一首 Billboard Hot 100 #9 的排行單曲。雖然在音樂錄影帶當中有許多樂手一同參與演出,但是據說單曲中鼓聲的部份只是重複播放的錄製片段,而片段的長度是 4 秒鐘。在這些樂手中,左前方的第一位黑衣人,正是 Fleetwood Mac 的靈魂人物 Mick Fleetwood。兩人不僅在 Fleetwood Mac 時間有合作關係,在 Fleetwood Mac 單飛不解散的期間兩人也維持著一定的合作關係。也就是這樣不可分割的合作關係,讓日後 Fleetwood Mac 有了重新復合的契機。

 

原始音樂錄影帶。

 

呈現完全不同感受的現場演唱。

延伸閱讀:


Shakedown (by Bob Seger)

| | 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
|

Bob Seger 出身於汽車之城 Detroit,早期與一些樂手組了一個地區性的樂團共同演出。到了 70 年代中期,Bob Seger 與新的音樂夥伴合組了 Beb Seger & The Silver Bullet Band,Live Bullet 與 Night Moves 兩張專輯讓 Bob Seger 開始站上全美的流行音樂市場,並在往後約 10 年的時光中創造了許多的排行單曲。Bob Seger 出身於汽車之城,音樂上也跟藍領階層有所關係,也算是為廣大的鄉親所發聲。Bob Seger 除了從事演唱外,也參與歌曲的創作,由 Kenny Rogers 與 Sheena Easton 所合唱的抒情歌曲 We’ve Got Tonight 正是來自於 Bob Seger 的作品。除了 We’ve Got Tonight,今天要介紹的單曲 Shakedown 則是由他與 Harold Faltermeyer、Keith Forsey 共用為電影 Beverly Hills Cop II (台譯比佛利山超級警探2:轟天雷) 所創作,並由他本人親自演唱。Shakedown 是  Bob Seger 第一首也是唯一一首 Billboard Hot 100 的冠軍單曲,並且獲得葛萊美獎的提名。不過這首單曲後來在葛萊美獎上敗給了我之前分享過的 (I've Had) The Time of My Life,著實令人感到可惜。

 

原始音樂錄影帶。


Sexual Healing (by Marvin Gaye)

| | 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

Marvin Gaye 這樣的一位傳奇歌手,一生演唱過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他從 50 年代末期開始參與演出,並於 1961 年發表首支單曲,在整個 60、70 年代擁有無數排行單曲。不過他在 70 年代末期出現了一陣的空窗期,一直到了離開黑人音樂大本營 Motown 後,1982 年在 Columbia 發表的新作品才讓他重新站上了排行榜。而這首讓他重回排行榜的作品,就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 Sexual Healing。Sexual Healing 不但攻佔黑人榜冠軍位置長達 10 周之久,在 Billboard Hot 100 也有 #3 的成績。不過 Sexual Healing 站上 Billboard Hot 100 #3 已經是單曲發行隔年 (1983 年) 的事情了,可見得 Sexual Healing 是一首相當耐聽的單曲,甚至可說是我們現在最常聽到的 Marvin Gaye 作品。除了排行成績不凡,Sexual Healing 也終於讓這位槓龜多次的歌手一嚐葛萊美獎加身的榮耀與喜悅。然而造化弄人,就在一切看似順利的情況下,1984 年 Marvin Gaye 在一次與父親的爭執中,被父親射殺身亡,而死亡的日期正是他 45 歲生日的前一天。也因為這場悲劇的發生,Sexual Healing 成了 Marvin Gaye 最後一首的 Billboard Hot 100 Top 5 單曲,更增添了 Sexual Healing 在樂迷心中不可抹滅的地位。

 

原始音樂錄影帶在這裡。

 


Love of My Own (by Thomas Anders)

| | 2010年10月30日 星期六
|

Modern Talking 兩位靈魂人物之一的 Dieter Bohlen 在 Modern Talking 解散後持續組團演出 (例如我上次分享的 Blue System),而另外一位靈魂人物 Thomas Anders 則專注於個人的演唱事業。Thomas Anders 離開 Modern Talking 後前往美國發展,並於 1989 年發表首張個人專輯 - Different。專輯中呈現出與 Modern Talking 時期完全不一樣的音樂風格,不管是搖滾或是抒情歌曲,都充滿著 Pop 的味道,而當中的首支單曲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 Love of My Own。如果你不認識 Thomas Anders 這個名字,可能很難聯想到這首單曲跟 Brother Louie 等著名歐陸舞曲是由同一個人所演唱。雖然 Love of My Own 在美國發行,但是還是在老家德國較受歡迎,最終打入排行榜的 #24。

 

原始音樂錄影帶。


U.S.S.R. (by Eddy Huntington)

| | 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
|

Eddy Huntington 來自英國,雖然有著俊俏的外表,但是依舊難逃一曲歌星的命運。不過跟大多數一曲歌星不一樣的是,Eddy Huntington 的成名曲不但在西方國家受到歡迎,連當時仍處於共產黨統治的蘇聯也難敵他的魔力。也許是因為 Eddy Huntington 的成名單曲名稱正是 U.S.S.R. (蘇聯),因此蘇聯的歌迷們自然得全力相挺。在 U.S.S.R. 之後 Eddy Huntington 陸續出了幾首單曲,並發行了個人專輯,但是並沒有持續獲得良好的成績。在演唱事業發展受阻之後,Eddy Huntington 選擇從事教職,負責教導學生演唱與戲劇。

 

原始音樂錄影帶。


Maniac (by Michael Sembello)

| | 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
|

之前我們介紹過 Dirty Dancing (台譯熱舞17) 的電影原聲帶,當中收錄了許多知名的單曲。但是在 Dirty Dancing 之前,還有另外一部同樣擁有絕佳配樂的舞蹈電影,那就是 Flashdance (台譯閃舞)。Flashdance 電影原聲帶中一共有兩首 Billboard Hot 100 的冠軍單曲,分別是 Flashdance…What a Feeling 以及今天的主角 Maniac。Maniac 的創作者正是主唱 Michael Sembello,單曲的靈感來自於一部描述連續殺人犯的恐怖電影,而該部電影的名稱就是 Maniac。這首單曲在被選中之後,Michael Sembello 因應製作人的要求而修改歌詞,將描寫殺人犯瘋狂行徑的歌詞改成形容女主角對於舞蹈的熱衷。Flashdance 電影原聲帶在 1984 年獲得葛萊美獎的肯定,但是 Maniac 卻在奧斯卡獎項上被除名,理由則是 Maniac 並不能算是為電影所原創的作品。之後奧斯卡獎頒給了電影原聲帶當中的另一首冠軍單曲 – Flashdance…What a Feeling,對此 Michael Sembello 可說是相當的不滿。對 Michael Sembello 而言生氣是絕對需要的,因為他後來再也沒有推出像 Maniac 這樣成功的單曲了。

原始音樂錄影帶。


You Belong to the City (by Glenn Frey)

| | 2010年10月8日 星期五
|

之前我跟各位分享過由 Miami Vice (台譯邁阿密風雲) 演員 Don Johnson 所演唱的 Till I Love You,今天要跟各位樂友分享的這首單曲則是 Miami Vice 電視原聲帶的主題曲,由 Glenn Frey 所創作與演唱的 You Belong to the City。Glenn Frey 早期參與 Eagles 這個經典的美式搖滾樂團,與 Don Henley 兩人共同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單曲。當 Eagles 在 1980 年解散後,Glenn Frey 開始專心於追求個人的演唱事業。在他發展個人演唱事業的這段期間內,推出的作品並不算多,比較為樂迷所熟悉的單曲包含收錄在 Beverly Hills Cop (台譯比佛利山超級警探) 電影原聲帶的 The Heat Is on 與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 You Belong to the City。在這首 Billboard Hot 100 #2 單曲的助瀾下,Miami Vice 電視原聲帶成為當年度銷售最佳的專輯,更是有史以來最為成功的電視原聲帶。

原始音樂錄影帶。


Just the Two of Us (by Grover Washington, Jr & Bill Withers)

| | 2010年10月4日 星期一
|

Grover Washington, Jr,一位爵士薩克斯風手。Bill Withers,一位 靈魂/R&B/藍調 歌手。這兩位中年男子的合作,激盪出我們今天的主角 – Just the Two of Us。這首單曲不但獲得 Billboard Hot 100 #2 的佳績,更為 Bill Withers 贏得一座葛萊美獎。而 Grover Washington, Jr 的專輯 Winelight,也因為有這首單曲的加持同樣獲得葛萊美獎的肯定。很可惜的是,Bill Withers 在 1985 年後就淡出歌唱事業,而 Grover Washington, Jr 則於 1999 年死於心肌梗塞,因此兩人合作的場景已經不再可能重現。幸好,我們還有 YouTube。

長達 7 分半鐘的錄音室版本。

現場演唱的版本。


Stay the Night (by Benjamin Orr)

| | 2010年10月2日 星期六
|

Benjamin Orr 這個名字,對很多樂友來說可能不曾聽過。他是我們之前分享過的 The Cars 樂團的靈魂人物之一,除了演奏貝斯之外,他同時也是主唱之一 (另外一個主唱為 Ric Ocasek)。他的作品大多是以 The Cars 的名義發表,而我上次所分享的 The Drive 正是由 Benjamin Orr 所主唱。Benjamin Orr 至今唯一一張個人專輯是在 1986 年所推出的 The Lace,在這張專輯中他從事所有單曲的創作,也因此是張充滿 Benjamin 個人色彩的專輯。在這張專輯發表之後,Benjamin Orr 與 The Cars 依舊維持著合作關係。只是後來 The Cars 的其他團員也有心於追求自己的個人演藝事業,因此 The Cars 遂於 1988 年解散,之後 Benjamin Orr 則全心於自己的音樂發展,一直到他因為癌症而於 2000 年辭世為止。專輯 The Lace 中一共推出了兩首單曲,第一首也是成績較好的單曲就是今天我要跟各位分享的 Stay the Night,是成人榜的 #2 單曲,在 Billboard Hot 100 的排名則為 #24。明天剛好是 Benjamin Orr 逝世十周年的日子,僅以此單曲紀念這位為音樂奉獻一生的藝人。

原始音樂錄影帶。


Leader of the Band (by Dan Fogelberg)

| | 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
|

Dan Fogelberg 的音樂有些淡淡的民謠風,吉他伴奏加上輕柔的嗓音讓人聽了似乎可以忘記一切的煩惱。其實 Dan Fogelberg 不只能彈能唱,他所演唱的單曲也幾乎都是由他自己所創作與製作,可說是一位全方位的藝人。在他長達將近 40 年的演唱事業中,雖然前前後後推出過 16 張的錄音室專輯,但是卻只發行了 19 首單曲,數量可說是相當稀少。而這些單曲在排行榜都有不錯的表現,尤其是在美國與加拿大的成人榜上,更是冠軍的常客。而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這首單曲 - Leader of the Band,收錄在 Dan Fogelberg 於 1981 年所推出的專輯 - The Innocent Age,同時榮登美加兩地的成人榜冠軍。優美的吉他前奏,成了這首單曲令人難以忘懷的特色。再加上 Dan Fogelberg 娓娓敘事般的演唱風格,讓這首描寫兒子追隨父親腳步的單曲顯得更加動人。根據 Dan Fogelberg 自己的陳述,這首單曲的靈感來自於他自己與父親的關係,也難怪 Dan Fogelberg 唱起來如此充滿情感了。

2003 年的現場演唱版本。


 

追蹤者